正文共3929字,阅读时间约10分钟。
观点概述:
随着硅谷银行光速破产,挤兑风险有可能会在中小银行蔓延开来,联储最终出面救市,由FDIC对硅谷银行等破产银行存款全额兜底,同时创建新的银行期限融资计划工具(BTFP),具体内容是允许存款机构以美债、机构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资产作为抵押品像联储申请一年期贷款;且这些资产的抵押价值将以面值计算,利率为OIS + 10bp;不设置单一机构使用的上限,且允许机构提前还款。
由于银行业间的流动性问题完全理清难度较大,而当下各家中小银行也不会坐以待毙,不会把债券资产的损失大规模变现,会使用相关流动性工具,这会反映在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上,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监控银行业流动性是否继续恶化,信贷是否受到影响,底层资产风险如何,何时传导到美国实体部门,以及影响有多大。
风险提示:羊群效应超预期,污名效应导致中小银行不敢使用政策工具。
一、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显示启动诸多工具
随着联储加息,科技行业遇冷,美债利率上行,硅谷银行的存款客户也在行业下行的压力下不断提现,硅谷银行负债端连续三季度下行。为了缓解流动性紧张,硅谷银行决定变卖一些资产和向市场融资。但客户发现硅谷银行要把一些账面浮亏变为实际亏损,避险情绪增加,当日立刻产生了420亿美金的提现请求,硅谷银行流动性危机反而加剧,完成光速破产。联储为防止中小银行挤兑问题下场进行救援。
首先从美联储资产端看,大头还是持有的国债与MBS债券,也是按部就班地执行缩表减持计划,没有因为这次危机重新下场购买债券,但硅谷暴雷后的两周资产还是大幅扩张,第三周有所回落。
换言之,硅谷银行暴雷后两周的资产重新“扩表”,第三周又再次收缩300亿,主因在其他资产的变动,首先就包括新设立的期限融资计划工具(BTFP)第一周增至119亿,第二周增加至537亿,第三周仅上升至644亿,虽然该工具可以让债券以面值进行抵押,但还有很多银行还是选择了贴现窗口,第一周贴现窗口增至1530亿,第二周回落至1100亿,第三周继续回落至882亿,结合BTFP来看,总的增量下降,整体流动性需求第三周没有继续上冲。不过从联储的视角看,这都是短期流动性工具,贴现窗口期限为三个月,BTFP期限为一年,参照20年流动性危机时,一些货币政策工具也明显上冲,后续随着联储降息,风险退潮,货币政策工具到期就逐渐退潮。
还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对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贷款支持,因为FDIC出面为硅谷银行等风险兜底,第三周维持在1800亿,和第二周持平。由于FDIC主席马丁·格伦伯格表示,FDIC花费了200亿美元处理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另花费25亿美元处理签名银行倒闭事件,市场传言他们正在考虑向大型银行收取更多的费率。
反而是海外银行业也在高利率下受到冲击,美联储重启美元互换协议,FIMA回购便利工具第三周小幅下滑50亿至550亿,据说这是瑞士央行借走的,毕竟瑞信的破产在全球银行业也掀起了不小的风波。其中就包括作为补充一级资本的COCO债因瑞信自己的条款全部归零,引发市场对其他银行的COCO债抛售,银行业风险扩散。不过近几天我们监测的主要银行的COCO债价格没有进一步下跌,市场情绪有所缓和。
美联储负债端必然也有上升,资金尤为青睐隔夜逆回购,三周上升了1000亿,毕竟隔夜年化4.8%的无风险利率在当下着实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这些钱很多是资金流入货币基金后增加的,因此巴克莱策略师Joseph Abate说,随着客户意识到货币市场基金可以提供更高的利率,银行体系将迎来另一波存款外流。这其实一方面是资金的自我选择,另一方面是联储货币工具效果下降,近两年高额的隔夜逆回购吸纳了过剩资金防止通胀更进一步,但现在各种局部流动性短缺下这部分钱并没有发挥补充流动性的安全垫作用。后续观察如果流动性风险加剧,联储是否会调整隔夜逆回购利率,逼出部分资金。
同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有所增长,三周持续增长了4000亿,比起20年流动性危机时准备相对充分。
从资金价格层面看,99%分位的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虽然走高,但是仍在贴现利率之下
二、 商业银行预防性措施增加,目前没有对信贷产生较大影响,商业地产基本面有分化,值得持续关注
从商业银行自身资产负债表来看截至3.15日,的确存在小银行存款流失的现象,后续还要继续观察。之前大银行存款持续减少主要是利率较低,吸引力降低。当下各个银行也增加了现金比例,无论大中小银行。
资产端信贷再次扩张,证券类贷款银行主要增持了国债和机构债券。MBS没有继续减持。工商业贷款环比增长,商业不动产抵押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均回暖。消费类贷款高位小幅回落,主要是信用卡和循环贷回落,车贷维持低迷但环比好转。
总体看3月9日的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对当周的信贷冲击没有特别严重,居民和企业端贷款环比回暖,趋势维持。主要变动是银行对有价证券的增减持。
其中工商业贷款中大家比较关注商业住房抵押贷款的存量风险敞口,因为在如此之高的利率下,固定现金流的商业地产的现值降低,导致贷款价值比(LTV ratio)上升。同时到期的抵押贷款是否需要续作,企业也面临选择,商业地产基本面的确有所走弱,写字楼空置率有所上升,但预计制造业回流会导致工业用地的空置率继续走低,可能会有结构的分化。
其中写字楼和商场的低迷可能是工作与消费习惯改变所导致的,写字楼也与科技行业的大规模裁员有关,比如科技企业聚集的西雅图和旧金山的写字楼空置率上升了1.5%和2.9%。不过监管已经开始关注商业地产可能存在的风险,银行也自2022年开始收紧商业地产贷款标准。
而写字楼和商场的低迷可能是远程办公的招聘在疫情后不减反增,同时电子购物与邮购占总零售的比重在疫情期间完成一次跃升,之后维持高位。而工业空置率走低或许和美国的制造业回流难逃干系。
因此之前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价格指数持续下跌,不过这两天有所回暖。不过和住宅抵押贷款证券RMBS深入金融机构各个底层资产不同,商业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率较低,且非机构发行已大幅减少可能难以形成系统性风险。
总体看商业地产伴随着经济下滑一定会感受到压力,但明显存在结构分化,而且整体贷款违约率仅0.7%,虽然数据滞后一个季度,但在居民和企业部门整体资产负债表较为健康时担心系统性风险或为时过早。
三、 总结与展望
整体来看硅谷银行暴雷后流动性需求没有继续飙升,居民信心暂时稳住,没有听到大规模中小银行被挤兑的报道。同时商业银行信贷端目前没有受到影响。但预期都会造成信贷紧缩压力,因此市场定价的加息预期显著走弱,目前只有半次不到,并且年内会降息100BP。这和联储形成了巨大的分歧,由于服务业通胀的粘性和就业市场依旧良好,虽然本次FOMC联储没有上调终端利率,但仍表示年内不会降息。不过鲍威尔在后续的问答中并不能给出说服市场的理由:一是承认通胀在下行,但是服务业的薪资相关通胀超预期。二是不确定今年失业率会上升到什么水平。三是不确定银行业受到冲击后信贷紧缩的力度。
商业地产的基本面内部有所分化,市场或许开启了淘汰模式,激进的贷款人和杠杆率高,风险控制差的机构或许会持续出清。因此市场有人迫切地希望联储降息。
但介于当下底层资产违约率低,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良好,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低。居民最大的敌人反而是现有资产跑输通胀,我认为联储会继续维持强硬,同时高利率带来的一些局部流动性风险会有市场出清的功能,联储也保持着警惕,不让羊群效应放大局部风险。
宏观组:
蔡肖
F03107642
混沌天成研究院是一家有理想的大宗商品及全球宏观研究院。
在这个研究平台上,我们鼓励跨商品、跨资产、跨领域的交叉研究,传统数据和高科技结合,致广大而尽精微,用买方的态度去分析问题,真理至上,关注细节,策略导向。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全面的工业体系,产业链上下游完整,各类原材料和副产品把产业链连接成复杂的产业网。扎根于中国,我们有着产业研究最肥沃的土壤;深度研究中国也一定可以建立投资全球的优势。
中国的期货市场正趋于专业化和机构化,我们坚信这样求真的研究也必将给投资者带来有效的服务和真正的价值。
我们关于商品研究提升的三点结论:
第一是要提高研究效率:要提高快速学习、快速反应的能力。我们这份职业的目的是研究最重要的矛盾点,把握行情,不是做某个商品的百科全书。所以要有针对当前矛盾,迅速搜集相关信息,并形成有依据的见解。通过国内外网络资料,各方数据库,新闻媒体,电话产业人士,遍读行业报告等方式,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辞辛苦,把问题搞清楚。研究员只有具备这样的快速研究能力,才能让一丝丝的灵感不被错过,拨开云天见月明,形成有洞察力的见解。
第二是要提升魄力格局:利用产业周期的思维,把眼光放长放远,对于行情要有想象力,也要有判断大行情的魄力和格局。把未来20%以上的价格波动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而不能仅盯着短期的一个开工率或库存来做短期行情。决定商品大方向的就是产业周期,不能解决的矛盾点可能会产生极端行情,研究员应该把产业周期和关键矛盾点作为价格判断的发力点。大格局出来后,去跟踪每个阶段的利润、库存、开工等短期指标,看是否和大格局印证从而做出后续的思考和微调。长周期和短期矛盾共振行情会大而流畅。
第三是要树立求真精神:以求真的态度去研究和交易。不要怕与众不同,不要怕标新立异,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创造价值的过程一定不是寻找同行认同的过程,而是被市场认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