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酸锂为常见的无机锂盐,通常是白色粉末状态,在空气中不易氧化、潮解,热稳定性较好,化学性质稳定,耐储存、易运输。碳酸锂是锂产业链中游的重要产品,是生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核心原料,按品质分为电池级和工业级产品。
-
2021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锂、镍、钴、锰等新能源金属价格波动明显加剧。随着上游锂资源集中释放,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趋稳,碳酸锂供需紧张将显著缓解,且碳酸锂在中长期内仍将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核心原料,对碳酸锂需求形成有力支撑,预计未来碳酸锂价格将趋于稳定。
-
碳酸锂列入国家战略性重点产品,政府支持江西、青海、四川等地发展碳酸锂产业,减免碳酸锂进口关税,鼓励外资参与国内锂资源开发。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长期培育和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锂被称为“工业味精”“白色石油”,是许多国家的战略性矿产,广泛应用于新能源产业(电动汽车、储能)、高端制造领域(飞机、火箭)、核电领域(铀反应堆裂变)以及化工等传统产业。由于锂在所有金属元素中的电化当量高(3.87Ah/g)且原子量最低,锂电池能量密度很高,在动力电池和消费电子方面,相比于其他电池具有明显优势。
碳酸锂为常见的无机锂盐,通常是白色粉末状态,在空气中不易氧化、潮解,热稳定性较好,化学性质稳定,耐储存、易运输。碳酸锂是锂产业链中游的重要产品,是生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核心原料,按品质分为电池级和工业级产品。
2022年,全球碳酸锂产量为60.6万吨,其中我国产量37.9万吨,占比62%,国外产量22.7万吨,占比38%,主要为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盐湖提锂。
我国碳酸锂生产区位与企业分布相对集中,江西、四川、青海三省作为锂云母、锂辉石、盐湖提锂重要产地,2022年合计产量占比为75%。
分品质来看,2022年电池级产品占比53%。
分原料来看,原矿冶炼是碳酸锂生产的主要来源:锂辉石占比最高,常用来生产电池级碳酸锂。锂云母我国特有,部分直接生产电池级碳酸锂,部分生产工业级碳酸锂再经过二次提纯。盐湖卤水主要生产工业级碳酸锂。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3C数码、储能领域,目前已成为碳酸锂最大的消费终端,2022年全球锂电池占碳酸锂需求比例高达80%。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酸锂消费国和锂电池生产国,2022年全球碳酸锂消费需求共62.2万吨,其中我国消费需求50.5万吨,占比81%。全球超过90%的磷酸铁锂正极、锰酸锂正极、钴酸锂正极、电解液以及超过50%三元正极产自我国,预计未来我国仍是全球最大碳酸锂消费国。
我国是全球最大锂盐冶炼和消费市场,全球矿石冶炼产能基本位于我国,南美锂盐大部分出口至我国。智利和阿根廷是海外主要碳酸锂产地,南美锂盐主要流向中、日、韩三国。澳大利亚是海外主要锂精矿产地,2022年我国进口锂辉石92%来自澳大利亚。
我国碳酸锂进口量增长较快,2022年达13.61万吨, 我国碳酸锂进出口情况同比增长68%,主要受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带动,我国碳酸锂主要进口国为智利和阿根廷我国碳酸锂出口量整体偏低,2022年为1.04万吨,因为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以高镍三元车型为主,需求为氢氧化锂,对碳酸锂需求较少。我国碳酸锂出口国以韩国、日本、美国为主。
碳酸锂多以直销模式进行销售,国内贸易流向以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直接流动为主,贸易节点和集散地集中在生产地区和进口地区。国内锂盐贸易主要有松散型贸易(70-80%)、定量定价的长单贸易(10%)、灵活型贸易(10-20%)三种模式。松散型贸易双方在每次发货前共同协定实际发货数量和成交价格,通常参照第三方报价网站的月均价结算,但报价网站缺乏权威性且报价存在一定滞后,当价格大幅波动时,松散型贸易面临因价格波动导致违约的风险。
2021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锂、镍、钴、锰等新能源金属价格波动明显加剧。碳酸锂价格涨幅最为显著,全年价格波动极其剧烈,2021年波动幅度达418.87%,远高于同期其他原料。
目前碳酸锂供求缓和,已过价格急速上涨期,碳酸锂现已度过供需最紧张阶段。2023年初新能源汽车销售不畅,碳酸锂价格在四个月内自历史高位56.6万元/吨下跌至19.5万元/吨,此后两个月内又反弹至30万元/吨附近。
2023年5月底国内碳酸锂社会库存6.47万吨,其中4.4万吨在冶炼厂,其他库存在下游企业,整体库存水平处于近两年高位,但下游企业库存较低。
随着上游锂资源集中释放,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趋稳,碳酸锂供需紧张将显著缓解,且碳酸锂在中长期内仍将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核心原料,对碳酸锂需求形成有力支撑,预计未来碳酸锂价格将趋于稳定。
(1)鼓励上游综合开发利用:将碳酸锂列入国家战略性重点产品,支持江西、青海、四川等地发展碳酸锂产业。减免碳酸锂进口关税,鼓励外资参与国内锂资源开发。
(2)支持下游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长期培育和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新型储能行业加大支持力度,将其纳入绿色金融体系,推动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