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专题报告】从里根到拜登,美国政治周期如何影响油价?

2023-09-27 08:27:07
混沌天成期货
混沌天成期货资深分析师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正文共5784字,阅读时间约15分钟

观点概述: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在能源问题上形成了巨大分歧,共和党更看重维护里根时代形成的中东产油国同盟,但这样的影响力只有美国军事力量持续作为、分化产油国并履行安保承诺才能维持。民主党则更倾向从中东抽身,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油价的特点是,在产油国团结的局面下更容易通过减产联盟推动油价上涨,而在产油国互相敌对状况下,美国则可以通过影响沙特来打压油价,美国对沙特的影响力取决于沙特感受到外部威胁的程度和美国维护盟友的信誉。

沙特最大的诉求是安全,沙特目前缺少短期外部威胁,对于美沙协议并不紧迫,完全可以等大选之后。油价高企曾经让民主党候选人卡特、戈尔都输掉了选举,寻求连任的拜登会竭力避免衰退,也会更加有求于沙特。因此站在沙特角度,在大选年促成高油价等于获得更大筹码,原油牛市或许还未到头。

策略建议:做多原油

风险提示:金融危机,地缘政治。

一、原油与美国政治周期

“新能源旧能源之争”,“与伊朗缓和还是敌对”,“要求沙特增产”,“打击俄罗斯”,回顾WTI四十年来的历史,我们发现与原油相关的这些议程似乎都是历史的不断重演,而不是什么新的话题。美国的两党制决定了其在能源和地缘政治上的不断摇摆,进而对油价产生了周期性的影响。温故知新,因此我们对过去四十年代美国政治周期和油价进行梳理和对比。 

1、 里根布什时期:共同敌人促成美沙同盟(1980-1992年)

1980年,因伊朗革命和随后的原油危机,里根战胜卡特当选美国总统。里根时代是美国在冷战中由守转攻的时代,里根政府吸取越战教训,试图通过结成更广泛的同盟来消耗苏联。此时,两伊战争的爆发和苏联入侵阿富汗使沙特对自身的地缘处境陷入恐慌。因此上任伊始,里根政府便开始积极拉拢沙特,首先是推动对沙特大规模军售,沙特则秘密支持里根政府的外交政策目标,包括在各地支持反苏活动。同时美国政府在情报和财富管理方面也与沙特深度合作,面对共同的敌人的压力和密切合作,让美国沙特特殊关系开始蓬勃发展。

80年代油价的重大转折在1985年,沙特指责其它OPEC成员不履行减产协议,突然宣布增产让产量从250万桶/日四个月上升至1000万桶/日,油价因此从30美元/桶以上大跌至10美元/桶左右。尽管表面上看是沙特不满其它OPEC成员而进行的报复,但从经济角度很难说是理性决策,沙特的增产使自身财政也大受影响,石油收入在80年代剩余的年份再未回到1984年水平,直到2000年才实现财政盈余。但考虑到沙特和美国在反苏上的密切合作,沙特增产的真实原因或许并不简单。而在油价大跌后,苏联经济很快陷入了衰退从而引发了后续的一系列改革,美国经济则受益于低油价,极大帮助了美国在冷战中获胜。

里根之后的老布什总统延续了里根的政策框架,建立了欧洲、亚洲和中东的稳固联盟,而海湾战争极大增强了美国在沙特等海湾国家中的信誉,老布什对伊拉克、伊朗的双遏制政策则保证了OPEC的不团结。之后OPEC一直保持充分供应和适度破坏的策略,油价主要在15-25美元/桶区间震荡,只在战争中出现了大幅波动。

二、克林顿时期:气候政治兴起和中东缓和(1993-2000年)

冷战结束导致的短暂经济衰退使克林顿战胜老布什,政党轮换的同时也伴随着美国的一系列政策转向。首先是气候政治的兴起,克林顿上任变任命气候学家为白宫幕僚,并在1993年宣布《美国气候变化行动计划》、1997年签订《京都议定书》。气候政治的兴起也使民主党和共和党在能源问题上出现了长期重大的分歧,共和党政客更倾向通过维护对产油国盟友的影响力和开发化石能源来保证美国的能源安全,民主党则鼓吹从化石能源转向绿色能源来降低美国对海外能源的依赖,并指责共和党与沙特的关系不健康。

在中东政策上,克林顿政府在第二任期逐渐放弃了老布什的“双遏制”政策,对伊拉克和伊朗转向被共和党指责为“绥靖”的缓和策略。而沙特在海湾战争后长期将伊拉克视为最大安全威胁,克林顿政府的不作为引起了沙特的不安。1997年伊朗温和派领导人哈塔米以压倒性多数当选总统,美国政府也开始尝试与伊朗进行缓和。而在克林顿对伊拉克逐渐无能为力的状态下,沙特也开始选择与伊朗和解,OPEC再一次形成了团结的局面。

1999年3月,OPEC达成13年以来最严厉减产,油价开启一轮轰轰烈烈上涨并开始影响2000年总统大选。在大选中,戈尔指责高油价是大油企和垄断联盟的错,推销清洁能源转型议程,并试图让沙特增产但并不成功。而布什一方则指责高油价是民主党政府不愿意在中东承担责任,导致减产联盟再次团结的错。在油价时隔14年重回30美元/桶以上后,克林顿政府只有抛储一个缓和手段,而对产油国影响力则十分有限。最终这轮油价上涨以科网泡沫破灭美国经济衰退告终。

三、布什时期:伊拉克战争和弱势美元(2001-2008年)

布什当选后,美国首先经历了科网泡沫破灭和911两场打击,美国的内外政策也开始激进化。外交上,美国开始奉行单边主义,在德法和沙特等主要盟友的反对下对伊拉克悍然入侵。911本身已经使美沙关系在美国国内遭到巨大质疑,而伊拉克战争对美沙关系形成了进一步伤害,这跟90年代沙特激进美国谨慎的态度正好相反,因为沙特只是希望伊拉克换掉萨达姆,而不是推倒重建,甚至最终便宜了伊朗。但伊朗强硬派总统内贾德在2005年上台,又使美伊和沙伊关系再度恶化,共同敌人的存在使美沙“安全换石油”纽带仍然牢固。

经济上,布什政府持续降息推动弱势美元,试图降低经常帐赤字,同时美国开始放松金融监管提振经济,尤其是美联储在2003年放松了国际投行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权限,商品OTC总市值从8000亿美元陡增至2万亿美元,再加上中国印度需求的持续增长,导致OPEC闲置产能大幅减少,油价在2003-2008年走出了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在控制油价上,布什对于沙特体现出了一定影响力。美元贬值使产油国蒙受损失,因此OPEC起初在减产政策上并不愿给予美国政府配合。2007年,民主党开始推动“NOPEC法案”,允许政府起诉OPEC操纵价格,但被白宫阻止。而当布什在2008年一季度开始呼吁OPEC增产来缓解通胀压力的时候,OPEC予以了拒绝,并声称市场上已经有了充足的石油,美国经济“管理不善”才是推高油价的主要因素。但布什五月对沙特的访问还是成功使沙特发起了增产,在美国经济前景黯淡,和沙特拒绝OPEC减产协议的作用下,原油从140美元大跌到了40美元以下。

三、奥巴马时期:页岩油革命和美沙关系疏远(2009-2016年)

奥巴马胜选使美国再次转向民主党议程,更加坚定的推动美国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但美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在基本没有政府帮助的情况下,在页岩油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功,2008-2014年间,页岩油产量增加了近400万桶/日,美国的石油对外依赖也开始显著下降。因此奥巴马的能源政策也从积极的环保主义演变成更加务实的接受页岩油成为转向绿色能源的过渡燃料。

 奥巴马的中东政策较为混乱,一方面寻求结束伊拉克战争并与伊朗和解,从而推动战略收缩重返亚太,但另一方面在阿拉伯之春当中推波助澜导致盟友穆巴拉克下台,使沙特大为不满。而在美伊缓和中受益较多的伊朗开始推动被称作“什叶派之弧”的势力扩张,沙特等海湾国家再度感到威胁,因此资助了叙利亚内战,俄罗斯与伊朗则支持叙利亚政府,中东再次形成两大阵营对抗局面。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则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决裂,欧美对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制裁。在极其混乱复杂的形势下,美国政府在中东选择了明哲保身,对盟友要求承担责任的行为采取了拒不介入的态度,既不维持秩序,也不支持盟友的自救行动。随着更有自主性对美国缺乏好感的沙特王储登上舞台,美沙关系渐行渐远。而俄罗斯选择在叙利亚直接下场并取得军事胜利,在中东影响力显著上升(此前沙特曾提议减产换取俄罗斯放弃对叙利亚的支持被拒绝),沙特在结局已定的情况下,与俄罗斯关系开始显著升温,为OPEC+的建立埋下了伏笔。

奥巴马时期的油价可分为两段,2014年之前,是美国QE、短缺担忧和地缘政治炒作带来的原油持续3年的高位强势。2014年原油的大跌,发生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几个月后,因此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美沙联盟针对苏联的石油战阴谋论,但其实油价大跌的基本面因素早就已经积聚,包括页岩油的增产,欧债危机后全球需求的放缓以及奥巴马时期通过沃尔克规则、巴塞尔Ⅲ协议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参与大宗商品交易的监管。但最终导致油价深度下跌的因素仍然是沙特拒绝达成减产协议,沙特石油部长认为低成本的生产者减产,高成本的俄罗斯、美国页岩油抢走份额不合理。2015年的会议,OPEC仍然决定继续搁置产量上限,因此油价继续下跌直到2016年26美元/桶附近的低点。低油价压力下,俄罗斯沙特开始达成协议,原油见底回升。

三、特朗普拜登时期:OPEC+时代和新冠大重启(2017-2023年)

2016年底,随着特朗普出人意料的当选美国总统,美国政策再次出现大幅摇摆。特朗普上台伊始便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议》,反对绿色议程。随后首站便访问沙特,受到了超高规格接待并签下了最大军事协议。2017年特朗普开始持续攻击伊朗,并最终在2018年单方面撕毁了伊核协议,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也从2016年前的剑拔弩张开始缓和。石油市场格局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以俄罗斯为首的10个非欧产油国和OPEC共同成立了OPEC+联盟,此时石油市场上不受控制的供应主要就是页岩油。

特朗普政府对于油价更像是积极的参与者,2017-2018年的上涨,依赖于特朗普对伊朗的打压。2018年末的下跌,则是因为特朗普的一贯虚张声势最后不及预期的风格。在沙特、页岩油产量已经提上来对冲制裁伊朗的情况下,制裁不及预期就造成了供应过剩。之后2019年市场进入了页岩油边际定价时期。特朗普作为商人总统,一方面排挤伊朗供应,来支持美国石油行业复苏。另一方面与沙特的密切关系也使他能轻易的让沙特增产,来助力美国经济繁荣。

但新冠疫情冲击重创了页岩油,之后集中度大幅提高的页岩油企业开始注重财政纪律,不再灵活增产扮演边际定价者角色。OPEC+同盟在美联储大规模扩表后面临更好的供需格局,同盟以外的有增产潜力的主要在美洲,且潜力有限速度偏慢。拜登在这样的局面下上台,并再次扭转了政策,选择与伊朗缓和并推动绿色议程,拜登和民主党也因卡苏吉事件与沙特王储关系冷淡。但在俄乌战争后的能源冲击下,产油国的大团结和供需基本面本身的紧张,使OPEC+对油价高度掌控。面临高通胀压力和大选压力的拜登被迫重新审视和沙特的关系,据外媒报道,拜登政府正考虑和沙特签署类似美韩的安保协议。若不成功,沙特和俄罗斯或许都更希望共和党赢下2024大选。

三、总结和展望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在能源问题上形成了巨大分歧,共和党更看重维护里根时代形成的中东产油国同盟,但这样的影响力只有美国军事力量持续作为、分化产油国并履行安保承诺才能维持。民主党则更倾向从中东抽身,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油价的特点是,在产油国团结的局面下更容易通过减产联盟推动油价上涨,而在产油国互相敌对状况下,美国则可以通过影响沙特来打压油价,美国对沙特的影响力取决于沙特感受到外部威胁的程度和美国维护盟友的信誉。

目前的周期是,奥巴马时期美国在中东信誉大幅下滑,而俄罗斯影响力大幅提升,同时随着沙特伊朗关系的缓和,产油国再次形成了团结局面。特朗普时期试图打压伊朗重新提升对沙特影响力,但在拜登时期又被扭转。在拜登同时推动绿色议程和失去对产油国影响力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缺少对原油的打压手段,这点类似90年代后期克林顿面临的局面。

当下无疑是原油牛市,牛市的结局大概有三种:

1、美国无法影响OPEC,最终油价持续上涨直到经济衰退,类似2000和2008。

2、美国提升了对沙特影响力,能够让沙特增产配合国内的经济议程,这需要美沙协议达成才可以期待。

3、地缘政治导致产油国联盟生变,目前还未看到苗头。

而正如之前所述,美沙关系需要共同敌人,沙特最大的诉求是安全,沙特目前缺少短期外部威胁,对于美沙协议并不紧迫,完全可以等大选之后。油价高企曾经让民主党候选人卡特、戈尔都输掉了选举,寻求连任的拜登会竭力避免衰退,也会更加有求于沙特。因此站在沙特角度,在大选年促成高油价等于获得更大筹码,原油牛市或许还未到头。

能化组:            

周密

18616602602

        Z0019142

混沌天成研究院是一家有理想的大宗商品及全球宏观研究院。

在这个研究平台上,我们鼓励跨商品、跨资产、跨领域的交叉研究,传统数据和高科技结合,致广大而尽精微,用买方的态度去分析问题,真理至上,关注细节,策略导向。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全面的工业体系,产业链上下游完整,各类原材料和副产品把产业链连接成复杂的产业网。扎根于中国,我们有着产业研究最肥沃的土壤;深度研究中国也一定可以建立投资全球的优势。

中国的期货市场正趋于专业化和机构化,我们坚信这样求真的研究也必将给投资者带来有效的服务和真正的价值。

我们关于商品研究提升的三点结论:

第一是要提高研究效率:要提高快速学习、快速反应的能力。我们这份职业的目的是研究最重要的矛盾点,把握行情,不是做某个商品的百科全书。所以要有针对当前矛盾,迅速搜集相关信息,并形成有依据的见解。通过国内外网络资料,各方数据库,新闻媒体,电话产业人士,遍读行业报告等方式,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辞辛苦,把问题搞清楚。研究员只有具备这样的快速研究能力,才能让一丝丝的灵感不被错过,拨开云天见月明,形成有洞察力的见解。 

第二是要提升魄力格局:利用产业周期的思维,把眼光放长放远,对于行情要有想象力,也要有判断大行情的魄力和格局。把未来20%以上的价格波动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而不能仅盯着短期的一个开工率或库存来做短期行情。决定商品大方向的就是产业周期,不能解决的矛盾点可能会产生极端行情,研究员应该把产业周期和关键矛盾点作为价格判断的发力点。大格局出来后,去跟踪每个阶段的利润、库存、开工等短期指标,看是否和大格局印证从而做出后续的思考和微调。长周期和短期矛盾共振行情会大而流畅。 

第三是要树立求真精神:以求真的态度去研究和交易。不要怕与众不同,不要怕标新立异,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创造价值的过程一定不是寻找同行认同的过程,而是被市场认同的过程。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99期货。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99期货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

24小时热点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