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反倾销调查,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是福还是祸?
核心观点:
近些年,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显著成果。在政府大力扶持以及补贴下,中国车企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也促进国产新能源车的出口,这引起了美欧等国的关注。欧盟对此展开调查并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海关进口登记,并预计征收追溯性关税。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欧盟此次针对的大多为纯国产品牌,但中国新能源车往欧洲市场出口的总量以中国制造的国外品牌为主,对于绝对出口量的影响并非是灾难性的。我们预计本轮加征关税的影响程度对应占中国总新能源车出口量最大下降约15-20%左右,影响用钢量约12.25万吨-24.56万吨每年左右。
对于纯国产新能源汽车是个不小的打击,但各企业也有积极的应对措施。关税问题也迫使中国企业“走出去”,通过海外建厂等方式合理避税。对于中国新能源车总出口量,征收关税确实会对绝对量有所打击,但从长远来看,利于国产品牌在海外建厂,对其在海外的销量以及影响力有所提升。
背景:
欧盟于2023年10月正式启动了一项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车的双反调查,即反补贴,反倾销调查。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等中国公司是此次被调查的重点公司。调查标的是包括驾驶员在内的九人或九人以下的运输,仅由一个或多个电动机驱动的新能源汽车。欧盟认为中国汽车制造商获得了不公平补贴,使其更具价格竞争力,正在扭曲欧洲汽车市场。
2024年3月6日,欧盟正式公布了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进口登记的实施法规,自3月7日起欧方海关将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为期9个月的海关进口登记,未来随时都可以启动征收追溯性关税的流程。如果法律允许,欧盟可能在九个月后(即7月份)对中国车企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该税可以在调查启动后的13个月后变为最终税率。
一.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果显著
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车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2024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持续高速增长,分别增长85.3%和78.8%。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62.9万辆,同比增长93.3%,新能源汽车出口10.1万辆,同比增长21.7%,纯电动乘用车出口79927辆,同比增长7.93%。
二.中国制造乘风破浪,中国品牌有待突破
欧洲近年来一直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大洲,且中国电动车在欧盟市场的市占率逐年提升。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预计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占率将在2025年增至15%。乘联会数据显示,欧洲市场占中国汽车对外出口的38%,按照去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测算,去年对欧新能源汽车出口数字应在45万辆-50万辆左右。
研究机构Schmidt Automotive的数据表明,中国对欧新能源汽车出口约四成由特斯拉贡献。除去中国制造的外资品牌,纯中国国产的新能源车在欧洲的市占率,仍处于低位。以德国为例,国内销冠比亚迪以及国内新能源佼佼者蔚来2023年全年德国销量仅为4139辆和1263辆;在法国市场则更为惨淡,比亚迪全年销量仅为520辆。地处传统汽车强国林立的欧洲,中国品牌的知名度仍被压制。
三.关税对新能源车绝对出口量影响中等偏弱
本次欧委会对路透社透露,比亚迪、上汽和吉利已被确认为首批次名单。外界普遍预计欧盟的反补贴结束后将把对华汽车关税从目前的10%提升至25%。若此关税落地,迫使本就在欧洲定价偏高的国产新能源车在欧洲竞争力极大的削弱。对于纯国产新能源电车的出口将有较大打击。从绝对出口量级来推测,2023年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新车销量中,中国品牌占比达8%,约24.08万辆,对应占中国总新能源车出口量约15-20%左右。对于用钢量的影响,以0.6的用钢比进行推算,影响量约12.25万吨-24.56万吨钢材。
四.关税问题迫使中国企业“走出去”
2023年7月,上汽集团表示已决定在欧洲建厂;12月比亚迪宣布在匈牙利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厂商也宣布在德国、西班牙等国建立生产基地;以蔚来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在2022年10月也宣布在德国、荷兰等国开设直营店以切入欧洲市场。欧洲本土化生产也意味着关税不再构成障碍,但中国的国内出口数据将受到打压。
五.结论
征收追溯性关税对于纯国产新能源汽车是个不小的打击,对应占中国总新能源车出口量约15-20%左右,影响用钢量约12.25万吨-24.56万吨钢材。但各企业也有积极的应对措施,关税问题也迫使中国企业“走出去”,通过海外建厂等方式合理避税。对于中国新能源车总出口量,征收关税确实会对绝对出口量有所打击,但从长远来看,利于国产品牌在海外建厂,对其在海外的销量以及影响力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