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8529字,阅读时间约20分钟
观点概述:
近几年的调油行情主要是从美湾裂解价差开始(乌俄冲突后其实先从欧洲柴油开始,但也是在随后美湾汽油裂解价差走强后才推动了全球调油逻辑),对比汽油裂解价差与芳烃价格的历史波动,可以看出:1、当美湾汽油裂解价差超过约17美元/桶时(NYMEX RBOB-WTI价差),会明显开始带动芳烃价格的上涨;2、且裂解价差17美元/桶以上时,对芳烃涨跌有较明显指引和支撑;3、甲苯、二甲苯与汽油裂解价差波动趋势基本一致,但纯苯与其却存在明显阶段性不同。
回顾近三年调油行情可以得出:1、汽油裂解价差是调油的大背景,但其走强不一定是调油需求(如2023年美国自身供应端-计划外检修和炼能下降有关),而调油需求还需要辛烷值价差、歧化利润等来相互验证;2、甲苯、二甲苯美韩套利在需求季节常态化打开,是全球物流再平衡结果(美国缺失的高辛烷值由欧洲来源转为亚洲来源),而且已经相对稳定,对调油反应已经下降,调油逻辑的影响已经淡化。
对于国内PX来说,除了在2022年度调油逻辑跟随波动之后,2023年至今区域价差关闭,几乎没有波动,说明PX不存在新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从大的供需角度也可以得出PX国内的供应增量同时压制了进口和需求(挤出进口+累库)。因此PX在调油逻辑传导减弱+内部供应压制情况下,对调油逻辑几乎没有反应;如果想要有新的变化,除非看到PX国内供需格局趋势出现扭转。
而纯苯正好相反,国内供需存在一定缺口,且港口绝对库存极低,需要进口补充调节。当美国裂解利润高位水平时,芳烃的缺口也必然伴随着纯苯缺口;特别美国苯乙烯生产有成本优势,出口也在放量中,美、中纯苯争夺在调油背景下会更加激烈。此时调油背景下,美韩纯苯套利窗口持续打开,就会阶段性放大缺口的影响力,成为纯苯缺口一大助力。【另体量看美韩窗口打开一个月,影响月度3-5万吨体量(占月表需1%-2%),量不大;但考虑到其1、当前的港口绝对库存量才5万吨水平,2、月库库存变化也很少有超郭5万吨水平,3、进口增量弹性问题】
一、调油基础
1、 为什么要调油
汽油主要由C4-C12范围的碳氢化合物组成,是烷烃、烯烃和环烷烃混合物。一般由炼厂在一次常减压、二次深加工等各阶段均可出相应的汽油组份(如直馏汽油、催化重整汽油、催化裂化汽油、异构化汽油等等)。但单一的汽油组分一般都达不到实际使用要求和规定标准(主要是发动机性能-辛烷值和环保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出售前都要进行调油。而炼厂也会将不同加工步骤产出的汽油组分汇总到调油池,再加入高辛烷值组分,最终调和出达标的成品油。【柴油主要是C12-C15,主要指标是把十六烷控制在45-55,和汽油的调油要求不同,相对比较简单】
而因为各个国家的炼厂资源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各个国家的基础油有较大差别,各组分比重不同。我国以催化裂化汽油为主,占比近77%,其他调油组分占比较少。而欧洲则主要以催化重整汽油作为原料,占比达45%;美国方面,汽油调和组分组成较为多元,近年以催化裂化为主,其中烷基化油也远高于欧洲和中国。
一般来说成品汽油最主要的几个标准:
1、 抗爆性能-用辛烷值表示。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抵抗爆震的能力,它是汽油燃烧性能的主要指标。有研究法辛烷值(RON)和马达法辛烷值(MON)两种表达方法。马达法主要是美国对应标号87#、89#、91#-93#;中国等大部分国家用RON即92#、95#、98#,辛烷值越高汽油燃烧抗爆性能越好。
2、 蒸发性能,有馏程和蒸汽压两个指标。馏程主要用来判定油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影响汽油的质量和使用性能。蒸汽压,汽油蒸发达到平衡后汽油蒸汽对容器器壁产生的压力,一般来说汽油中轻组分越多,则蒸汽压越大,常用雷德蒸汽压(RVP)衡量。
3、 腐蚀性要求,汽油本身的基本成分(烃类)并不腐蚀金属,造成腐蚀的原因是汽油中存在某些杂质,主要指硫、含硫化合物、水溶性酸碱及有机酸等。
4、 安定性要求,一般是指化学安定性,它表明汽油在储存中抵抗氧化的能力。常用诱导期和实际胶质两个指标表征。
5、 环保要求,主要指良好的洁净性、清净性、排放特性,一般看硫(腐蚀、排放)、芳烃(沉积物、排放)、烯烃(沉积物、排放)、氧(热值、排放)、苯(有毒)等的含量。
每个一个标准都对应着具体指标要求,而调油的实质就是根据自身资源,在最小化成本情况下,调和出达标的成品油。
2、 常用调油组分与各国调油特征
一般调油为基础油+高辛烷值组分搭配,同时保证蒸汽压、烯烃、芳烃,含氧量、硫含量等达标即可。基础油一般有催化汽油、重整汽油、烷基化油、异构化油。高辛烷值组分一般如MTBE、混合芳烃(甲苯、二甲苯、乙苯)以及乙醇、丁烷等。
从表3中可以看到各调油组分各有优缺点,如烷基化油辛烷值与重整油相当,高于裂化油,但不含烯烃芳烃,低硫其实比较适合做基础油。裂化油辛烷值偏低,RVP偏高。MTBE高辛烷值但含氧量也高,而且欧美禁止添加,仅用于出口调油。甲苯、二甲苯属于芳烃,具有辛烷值高、低RPV特点。乙醇属于高辛烷值、高RVP、高含氧量。乙苯辛烷值不高,其实不是调油首选,一般只作为调油补充原料。而丁烷主要是美国资源巨大价格低廉,作为调油组分使用,但因其RVP过高,在冬、夏会有明显的添加区别。
我国以中质、轻质馏分为主,催化技术最早突破,因此以催化裂化油为主,其辛烷值偏低,杂质多,需要高辛烷值低杂质组分来调和。我国市场主流调油组分是MTBE、烷基化油和混芳,MTBE的含氧量高(添加量不超过10%),混芳芳烃含量高,烷基化油产量有限,因此各厂及贸易商调油比例有明显区别。而且国内近两年因消费税因素,进口欧混大幅缩量;烷基化油(炼厂可退税)和混芳(按石脑油征税)目前影响还不大,MTBE、甲苯、二甲苯受影响(2023年消费税后,有过一波乙苯调油需求),目前国内调油市场主营炼厂基本以基础油+烷基化油+MTBE+石脑油,地炼和调油商才多使用部分芳烃调油,整体体量不大。而从消费情况来看成品油疫情前五年我国呈下降趋势,而疫情后再次出现增长;但季节性来看我国的消费季节性不是非常明显,主要和假期挂钩,一般三、四季度出行需求增加。
而欧州以中质馏分柴油为主,重整技术成熟,重整生成油占比高,其具有辛烷值高、烯烃含量低、芳烃含量高、基本不含硫、氮、氧等杂质和稳定性好等特点。而且因为政策环保原因,欧洲更多使用柴油,柴汽比一直在3以上,多出口汽油、混芳至北美、亚太区域。季节性上一般秋冬季节是柴油需求的旺季。
而美国随着页岩气改革,轻质馏分为主,裂化比重逐年增加,重整炼能增量有限,夏季相对缺高辛烷值芳烃组分。一般其高辛烷值有四种来源:1、进口VGO(欧洲、俄罗斯),重整自产;2、进口芳烃(以前主要是从欧洲进口;甲苯、二甲苯,混芳因苯含量偏高现较少添加,乙苯一般是通过进口纯苯和自身低价乙烯合成,但仍只能算补充组分)3、乙醇燃料,但因高含氧量、腐蚀等原因,目前大量普及的添加量为10%。4、丁烷和烷基化油,美国丁烷资源过剩,且其高辛烷值可直接添加汽油,但因为丁烷RVP过高,冬季能添加10%,而夏季最高只能添加2%,因此夏季会更缺高辛烷值组分【夏季汽油和冬季汽油标准都有明确的,每年5.1-9.15月只能售卖夏季汽油,一般3-4月是夏季汽油的生产备货季节,而同时也对应其炼厂检修季】。
其中2022年调油逻辑最典型特殊,当年初乌俄战争带来欧洲能源危机,欧洲先是断天然气至电力出现问题,随后俄罗斯油品出口受限,因此欧洲炼厂开工下降。而对美国来说,其高辛烷值的来源先后出现断层,欧洲芳烃没有出口量,随后制裁俄罗斯后进口VGO量大幅下滑,而进入夏季调油备货后更加重了其高辛烷值缺失,最后一点是22年自身出行迎来疫情后的第一次爆发年。
3、 调油逻辑的演变
随着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柴油出口受限制,欧洲原油、成品油均出现缺口,柴油裂解价差率先暴涨,随后美国汽油裂解价差接替拉涨【从前面美国高辛烷值来源分析,1、首先从欧洲进口欧混、汽油减少;2、从俄罗斯进口VGO减少-自身重整高辛烷值组分下降;3、自身季节性需求叠加疫情后的出行复苏。美国高辛烷值缺失加剧+需求回升,由此开启了吸引全球高辛烷值之路】,拉动近两年的“调油”逻辑。
经过两年的油品路径调整后,调油逻辑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美国自身高辛烷值的缺失仍在【原料轻质化、能源转型下的炼能下降、以及整体需求的回升】;但调油季节性在提前、影响程度在下降【2022年4月开始,6月开始转弱,高价差持续至8月;2023年1月启动一波,2月后基本进入震荡,至8月开始下滑,而从辛烷值角度看在3月和7月(见图17),整体波动、幅度均下滑;2024年2月启动,目前持稳,裂解利润较去年继续收窄,辛烷值仅在12月底短暂冲高】。
二、调油逻辑对化工品的具体影响
1、 调油逻辑影响路径
通过前面的梳理,我们知道调油的核心是辛烷值需求的增加(或汽油需求增加,或者高辛烷组分需求额外增加)。而近几年全球调油的核心就是美国自身高辛烷值的缺失,特别在夏季需求旺季+丁烷添加比例下降时候会更明显。在其自身炼能有限情况下,进口高辛烷值组分就是首选。而从美国高辛烷值组分选择上,混芳、甲苯、二甲苯、纯苯(纯苯不能调油,但结合自身廉价乙烯生产乙苯,也可用来调油)就是比较适合作为进口高辛烷值组分的标的。
在汽油需求上升/汽油利润上涨,或者说是重整汽油利润好于芳烃化工利润时,炼厂会提高出油的比重,减少抽提(减少芳烃供应);而当市场调油过程中高辛烷值组分需求额外增加时,甲苯、二甲苯额外需求增加,歧化开工也会下降,就会带来芳烃供应减少同时需求增加的跷跷板效应。
因此调油影响路径大致为,1、调油需求增加/油品利润上升,减少抽提多出油品;2、市场高辛烷值需求增加,歧化反应减少直接做高辛烷值组分去调油。在这个过程中,多是会同时进行,PX、EB等就会因原料供应减少或原料价格抬升而受到影响。
2、 调油逻辑影响程度
调油逻辑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价格,一个是体量。价格方面从关注全球各区域汽油裂解价差开始(主要是欧美),其次关注各区域内高辛烷值组分的价格及比价。而最后落到量上,则要看具体的影响。因为调油是一个大背景,会带来整体芳烃的价格走强,但具体需求量的判断其实要包含,1、调油备货节奏,2、真实油品供需缺口,3、高辛烷值具体组分的供需、性价比;其实很难细化,只能通过往年的体量来大致预估;更多是看价格支撑大背景下,区域品种缺口是否会持续。
调油逻辑传导路径其实较清晰,一般是:某地区成品油利润持续上升(近两个主要是欧美地区带动),调油需求的上升造成高辛烷值组分出现缺口,随着高辛烷值组分价格持续上涨,吸引跨区货源,接着带来全球高辛烷值价格的传导,最后全球市场进行再平衡,完成品种价和量的转换。
近几年的调油行情主要是从美湾裂解价差开始(乌俄冲突后其实先从欧洲柴油开始,但也是在随后美湾汽油裂解价差走强后才推动了全球调油逻辑),从图12可以看出汽油裂解价差主要在近三年波动较大。而从图16汽油裂解价差与芳烃价格的历史波动,可以明显看出:1、当美湾汽油裂解价差超过大约17美元/桶时(NYMEX RBOB-WTI价差),会明显开始带动芳烃价格的上涨;2、且裂解价差17美元/桶以上时,对芳烃涨跌有较明显指引和支撑;3、甲苯二甲苯波动基本一致,甲苯与汽油裂解价差波动趋势也基本一致,而纯苯与汽油裂解价差及甲苯、二甲苯的波动节奏,确存在明显阶段性不同。
复盘几个关键时间窗口:2021年2月-4月,其中3月是明显的裂解价差突破17美元/桶,随后芳烃全部跟随走强,但随后4月裂解价差及甲苯、二甲苯小幅走强而纯苯大涨,如果对比辛烷值价差,我们可以得出2-3月主要是调油逻辑,而且此轮调油逻辑并没有引发跨区套利窗口的打开,而4月纯苯的波动更多是其自身及下游EB利润大涨带来的驱动(见图21)。
2022年全年,1-8月当年的俄乌战争至欧洲能源危机,随后引发的调油逻辑基本是汽油裂解价差、三苯、辛烷值价差同步波动。但9-11月,甲苯二甲苯在汽油裂解价差再次回升至17美元/桶后再次大涨,并随后打开了区域套利窗口,从辛烷值价差来看,是市场再次进行调油补库,而且也是对前半年高辛烷值缺失的紧张反应。
2022年底至2023年8月汽油裂解价差突破后持续走强再高位震荡,但我们看到其辛烷值价差,仅在4月和7-8月有明显的一波涨跌,对比三苯来看,甲苯、二甲苯美韩窗口持续打开,也仅在4月和7-8月跟随走强,但涨幅并不明显,而纯苯在整个下半年与其他均完全不同。
至此我们还可以得出:1、汽油裂解价差是调油的大背景,但其走强不一定是调油需求(事实是当年前三个季度裂解利润保持强势的原因在美国自身供应端-计划外检修和炼能下降有关),而调油需求还是要辛烷值价差、歧化利润等来验证;美国的PX-MX及歧化利润从2022年开始多数时间在较差水平,也验证了其调油逻辑。而亚洲区域PX-MX波动小正常水平,歧化价差近两年也开始恢复至2021年水平(也验证了调油需求在美国)。
2、甲苯、二甲苯美韩套利在需求季节常态化打开(从调油备货开始,持续在前三个季度),是全球物流的再平衡结果(美国缺失的高辛烷值由欧洲来源转为亚洲来源),而且已经相对稳定,对调油反应已经下降,也就说是调油逻辑的影响已经淡化。
从供需角度,芳烃加工利润的下降带来负荷下滑,必然也伴随着纯苯供应的下降(纯苯主要还是芳烃联合的副产物),而美国再平衡已接近完成,欧洲可能有变数。因为从节奏看,2023年底至今,此轮汽油裂解价差的持续上涨,辛烷值未有明显上升-辛烷值缺失不明显/甲苯、二甲苯美国套利窗口常态化打开已经形成新的平衡,价格波动趋缓,不再因为常规调油需求而出现大涨。而新的变化是欧洲三苯在此轮中,反季节性走强(因欧洲柴汽油裂解价差也未走强,因此目前考虑为红海事件影响下运输成本的抬升,只体现在价格上,而未带来实际流通量变化)。
3、 对中国纯苯、PX具体影响分析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调油逻辑影响力已经在逐步淡化。而落到纯苯、PX这些品种上已更多要从自身区域供需来观察。从一个朴素的角度,区域的缺口与区域价差相匹配,从中国来看,PX除了在2022年度调油逻辑跟随波动之后,2023年至今区域价差关闭几乎没有波动,说明PX不存在新的区域不平衡问题。而我们再看其进出口格局PX从2019年开始,进口依存度每年下降10%,这是处于高速挤出进口的过程。而纯苯近两年进口依存度还略有所上升。
而如果再叠加库存来看,PX在进口大幅下滑情况下,库存整体水平还在持续上升,从大的供需角度可以得出PX国内的供应增量同时压制了进口和需求(挤出进口+累库)。因此PX在调油逻辑传导减弱+内部供应压制情况下,对调油逻辑几乎没有反应;如果想要有新的变化,除非看到PX国内供需格局趋势出现扭转,对进口敏感度才能增加。
而纯苯正好相反,进口依存度回升,库存整体水平在下降,同时绝对库存还低,也侧面反应了纯苯国内的供应存在一定缺口,需要进口来调节平衡。而通过前面我们还知道,美国芳烃的缺口也必然伴随着纯苯缺口,特别美国苯乙烯生产有成本优势,当前又在通过出口放量填补日韩、欧洲市场EB缺口,美、中纯苯争夺在调油背景下会更加激烈,而美国更占优。其结果就是长时间给出美韩套利窗口,吸引韩国货源,分流了亚洲的纯苯量。在美国调油利润高位,而中美纯均存在阶段性紧缺时,中美博弈也更易有阶段性机会。
若从体量评估,美国近5年纯苯进口体量在140-160万吨水平,2023年较2022年进口增加20万吨(其EB出口量也在相当体量),而2022年较2021年进口增加约10万吨。2022年调油逻辑运行一整年,可以简单认为美国调油需求对纯苯的影响体量在10万吨水平(从单月进口来主要在8-9月进口放量,也在10-15吨)。而从韩国纯苯出口总量角度,其2023年实际影响中国纯苯进口量不到10万吨。而若从美韩套利窗口打开后的变化来看,若其套利窗口持续一个月,还会带来月纯苯进口量下降3-5万吨。
虽然这个月度3-5万吨体量(纯苯月度表需230万吨左右,占比1%-2%),对于纯苯来说不大,但考虑到其1、当前的港口绝对库存量才5万吨水平,2、月库库存变化也很少有超多5万吨水平,3、进口增量弹性问题,调油背景下美韩套利窗口打开,对中国来说如果国内缺口扩大,很难有进口增量,除非加大中美博弈,以价换量。
而从纯苯自身的供需情况来看,纯苯及下游自身的投产节奏存在错配,在三季度裕龙装置投产前,下游投产增速远高于纯苯投产(裕龙140万吨投产前,纯苯新增55万吨产能,而下游新增产能折纯苯需求在237万吨);其次是纯苯在3-5月将迎来大规模检修(按目前检修计划,月检修损失量环比增5-10万吨,同比高3-4万吨),也会加重纯苯的供应缺口。此时在美国调油逻辑背景下,美韩纯苯套利窗口持续打开(当前韩-美运费在140-150美元/吨,套利窗口2月中至今打开),就会阶段性放大缺口的影响力,成为以价换量的一大助力。
三、总结和展望
近几年的调油行情主要是从美湾裂解价差开始(乌俄冲突后其实先从欧洲柴油开始,但也是在随后美湾汽油裂解价差走强后才推动了全球调油逻辑),对比汽油裂解价差与芳烃价格的历史波动,可以看出:1、当美湾汽油裂解价差超过约17美元/桶时(NYMEX RBOB-WTI价差),会明显开始带动芳烃价格的上涨;2、且裂解价差17美元/桶以上时,对芳烃涨跌有较明显指引和支撑;3、甲苯、二甲苯与汽油裂解价差波动趋势基本一致,但纯苯与其却存在明显阶段性不同。
回顾近三年调油行情可以得出:1、汽油裂解价差是调油的大背景,但其走强不一定是调油需求(如2023年美国自身供应端-计划外检修和炼能下降有关),而调油需求还需要辛烷值价差、歧化利润等来相互验证;2、甲苯、二甲苯美韩套利在需求季节常态化打开,是全球物流再平衡结果(美国缺失的高辛烷值由欧洲来源转为亚洲来源),而且已经相对稳定,对调油反应已经下降,调油逻辑的影响已经淡化。
对于国内PX来说,除了在2022年度调油逻辑跟随波动之后,2023年至今区域价差关闭,几乎没有波动,说明PX不存在新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从大的供需角度也可以得出PX国内的供应增量同时压制了进口和需求(挤出进口+累库)。因此PX在调油逻辑传导减弱+内部供应压制情况下,对调油逻辑几乎没有反应;如果想要有新的变化,除非看到PX国内供需格局趋势出现扭转。
而纯苯正好相反,国内供需存在一定缺口,且港口绝对库存极低,需要进口补充调节。当美国裂解利润高位水平时,芳烃的缺口也必然伴随着纯苯缺口;特别美国苯乙烯生产有成本优势,出口也在放量中,美、中纯苯争夺在调油背景下会更加激烈。此时调油背景下,美韩纯苯套利窗口持续打开,就会阶段性放大缺口的影响力,成为纯苯缺口一大助力。【另体量看美韩窗口打开一个月,影响月度3-5万吨体量(占月表需1%-2%),量不大;但考虑到其1、当前的港口绝对库存量才5万吨水平,2、月库库存变化也很少有超郭5万吨水平,3、进口增量弹性问题】
能化组:
田大伟
Z0019933
混沌天成研究院是一家有理想的大宗商品及全球宏观研究院。
在这个研究平台上,我们鼓励跨商品、跨资产、跨领域的交叉研究,传统数据和高科技结合,致广大而尽精微,用买方的态度去分析问题,真理至上,关注细节,策略导向。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全面的工业体系,产业链上下游完整,各类原材料和副产品把产业链连接成复杂的产业网。扎根于中国,我们有着产业研究最肥沃的土壤;深度研究中国也一定可以建立投资全球的优势。
中国的期货市场正趋于专业化和机构化,我们坚信这样求真的研究也必将给投资者带来有效的服务和真正的价值。
我们关于商品研究提升的三点结论:
第一是要提高研究效率:要提高快速学习、快速反应的能力。我们这份职业的目的是研究最重要的矛盾点,把握行情,不是做某个商品的百科全书。所以要有针对当前矛盾,迅速搜集相关信息,并形成有依据的见解。通过国内外网络资料,各方数据库,新闻媒体,电话产业人士,遍读行业报告等方式,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辞辛苦,把问题搞清楚。研究员只有具备这样的快速研究能力,才能让一丝丝的灵感不被错过,拨开云天见月明,形成有洞察力的见解。
第二是要提升魄力格局:利用产业周期的思维,把眼光放长放远,对于行情要有想象力,也要有判断大行情的魄力和格局。把未来20%以上的价格波动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而不能仅盯着短期的一个开工率或库存来做短期行情。决定商品大方向的就是产业周期,不能解决的矛盾点可能会产生极端行情,研究员应该把产业周期和关键矛盾点作为价格判断的发力点。大格局出来后,去跟踪每个阶段的利润、库存、开工等短期指标,看是否和大格局印证从而做出后续的思考和微调。长周期和短期矛盾共振行情会大而流畅。
第三是要树立求真精神:以求真的态度去研究和交易。不要怕与众不同,不要怕标新立异,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创造价值的过程一定不是寻找同行认同的过程,而是被市场认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