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大咖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机遇及未来展望【SMM压铸峰会】

2024-06-06 10:10:14
SMM上海有色网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收藏举报
— 分享 —

6月6日,在SMM于浙江宁波主办的2024SMM压铸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汽车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曾玮良表示,预计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有望超1200万辆,增速约36%,整体渗透率有望达40%,乘用车领域单月渗透率有望超过50%,迎来产业发展重要里程碑。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达到60%-70%。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

碳中和背景下汽车、交通领域低碳转型是全球重点及难点

从全球看,交通碳排放具有占比较大、增速快、达峰慢的特点,欧美经验表明交通部门碳达峰晚于工业、住宅和商业等部门。

新冠疫情影响下交通领域碳排放稍有下降,未来疫情影响放缓和经济恢复后,交通部门排放还会上升,电动化等零排放技术可有效实现交通低碳转型。

欧盟、美国交通领域排放均于2007年左右达峰,其中部分原因是金融危机造成的客运、货运周转量的降低,之后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美国交通部门2015年超过能源领域,成为最大的碳排放来源。

欧美国家汽车产业从达峰到中和有40年左右的时间,且汽车保有量已基本稳定。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小汽车和飞机出行显著降低,2020年全球交通部门碳排放较2019年降低了12%。预计随着疫情影响放缓和经济恢复,交通部门排放还将继续上升。

到2070年,全球汽车保有率将增加60%,对客运和货运的需求将增加两倍,亟需通过电动化减少车辆使用环节碳排放。

汽车电动化已成全球各国交通减碳共识 电动化节奏加快

全球主要国家均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构建清洁能源体系、加强绿色交通的重要战略方向,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

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持续提速,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渗透率接近20%。

双碳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市场层面: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阶段,2023全年销量(含出口)949.5万辆左右,同比增长37.9%。今年1-4月达到294万辆,同比增长32.3%。

产业层面:构建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已经构建了涵盖关键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及充电设施、制造装备、回收利用等在内的、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企业层面:涌现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上汽、广汽、吉利、长安等传统企业,及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企业的电动化品牌被消费者认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多家中国车企崭露头角,2023年有5家企业进入全球排名前十,其中比亚迪销量达302.4万辆,排名第一。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头部企业生产的动力电池进入宝马、大众等国际知名整车企业配套体系。

整体来看 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领先优势有几个关键性的因素

►坚持战略引领 强化顶层设计

1、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

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3、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坚持科学施策 健全管理体系

1、产业发展初期给与补贴,后逐步退坡,2023年开始补贴全部退出;

2、政府处理好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在初期正确处理了新能源汽车着火等问题;

3、严格控制新增传统燃油汽车产能,给新能源汽车产能更多空间,同时放进来一批新势力企业;

►坚持全面联动 建立协同机制

1、加强部级联动。2013年由国务院批复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工信部牵头,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公安部等20个部门参与;

2、强化央地联动,央地两级财政补贴,地方积极转型新能源产业;

3、加快政产学研联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行业组织做好协同推动等;

►坚持创新驱动 增强产业韧性

1、以技术创新为主线作“强链”,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达到国际一流;

2、抓住关键环节作“补链”。推动IGBT、碳化硅、智能芯片国产替代;

3、围绕下游应用作“延链”,加强汽车与能源、信息通信、交通等多个产业的融合;

►坚持需求拉动 优化使用环境

1、持续补足充电基础设施;

2、不断在新能源汽车通行、停车等环节给予支持,推动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3、通过开展公共领域电动化示范试点、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不断优化推广结构;

►坚持开放合作 融入全球发展

1、引进来。2019年1月特斯拉工厂开工建设,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

2、推动走出去。上汽集团、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等整车企业及宁德时代、格林美、特锐德等产业链条企业纷纷布局海外市场;

3、建立APEC汽车对话、中欧、中德、中法中日等多双边合作机制;标准等合作。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及未来展望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地位稳步提升

(1)中国逐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向标”

►中国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地位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465.3万辆,中、美、欧分别为949.5万、146.8万、294.8万,中国占比超60%;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2000万辆,中国仍将贡献全球销量的60%。

►在定义下一代汽车中 中国因素会越来越多

电池、电机、智能座舱等关键技术和生产水平全球领先,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超过460公里,诸多新技术优先在中国出现并落地;2024年是定义下一代汽车产品的关键阶段,中国市场、技术、平台的因素将发挥重要作用,引领全球产业转型发展方向。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占据重要市场地位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快速崛起,比亚迪全年销售302.44万辆,成为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全球销量最高的车企,前十位中中国企业占据5席,合计占比达43%;基于电动化产品、市场的突破,2024年国内企业将延续崛起势头,出现新的全球品牌,预计将新增1-2家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份额提升至45%。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势地位进一步提升

中国加速成为全球汽车供应链中心。2023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装车量分别778.1GWhGWh/387.7GWh,动力电池及上游材料出货量占全球50%以上;预计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及材料出货量仍将占全球50%以上,并将通过全球合作和海外产能布局将加速落地。

(2)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成为拉动投资、消费 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23年中国汽车整体销量突破3000万辆,新能源车增长势头延续,逐步迈进千万量级时代。预计2024年势头仍将延续,汽车类零售额将突破5万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突破2万亿元;产业发展将持续拉动基础设施、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汽车智能化等领域的投融资。

►带动产业技术创新与落地

新能源汽车融汇绿色能源、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多项变革技术,成为新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要载体;汽车更新迭代速度进一步加快,2023年累计推出车型1100余款(包括改款等车型),其中纯电占比70%,车型更迭缩短至1-2年一代。

►充分发挥绿色低碳发展效能

预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规模将超过3000万辆,其中纯电动占比约80%;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碳减排量累计超8000万吨,预计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减排量将超过1亿吨。

►带动国际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

全球气候行动紧迫,新能源汽车愈发成为当前全球经济、贸易、技术、供应链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产业低碳、绿色转型对话合作频繁。预计2024年新能源出口规模延续增长,类似国轩、蔚来、零跑的技术及资本合作及企业海外的本地化发展将进一步突破。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势头仍将延续

整体市场:2023全年销量(含出口)949.5万辆左右,同比增长37.9%;今年1-4月达到294万辆,同比增长32.3%。预计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有望超1200万辆,增速约36%,整体渗透率有望达40%,乘用车领域单月渗透率有望超过50%,迎来产业发展重要里程碑。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达到60%-70%。

细分市场:PHEV(含增程)成为新能源汽车增长新动能,2023年销量同比增长84.7%,高于纯电;预计PHEV(含增程)短期内仍将延续增长势头,助推新能源汽车推广。

中端乘用车市场“油电大战”进一步加剧, 2023年成交价10-15万元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同比增加4.7pp;预计下一阶段10-15万元价位的A级车与B级轿车将成为关键增量市场,销量持续突破。

新能源汽车下乡持续深入,2023年,三、四线城市新能源渗透率接近2022年一、二线城市水平。预计2024年下沉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1/3。

供应链格局重塑 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供应链结构面临重构,复杂产业分工与技术需求驱动汽车产业供应链由“链状”向“网状”重构,形成主机厂与零部件之间深度合作或“自研+外采”模式的供应链关系。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也会形成新的产业组织关系,多种关系将并存。

其中,零部件企业完全主导、整车企业封闭自研自产的模式是双刃剑。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空前紧迫,世界各国对涵盖材料、制造、产品、回收等全链条的产业绿色发展提出具体的法规和要求,如何适应低碳发展趋势、参与低碳竞争已经成整车与供应链企业面临的核心课题。

以低碳为核心,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 已成为下一阶段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汽车生产方式迎来新变革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技术、边缘技术、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突破并与汽车制造业融合发展,大规模的智能设备、机器人的普及及应用,汽车生产方式将迎来一场深刻变革。

新生产方式将集数字化、模块化、一体化、绿色化于一体。

实现数字化转型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从业务、组织、技术等多层面共用发力,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

打造模块化平台,同平台衍生能力强,提高通用化零部件比重,推进零部件标准化,降低新车研发制造成本和周期,实现规模化降本。

一体化压铸具备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高硬件标准化程度、提升材料利用率、缩短车型开发周期等优势。

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将成为一大亮点

新能源汽车是践行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领域和优秀实践。

►从国家层面,中国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融入全球产业链,国家及地方层面出台包括降低汽车关税、开放股比、鼓励外贸、支持二手车出口在内的多项政策支持国际化发展。

►从产业层面,中国在电动化核心技术、产业链、智能化方面取得一定优势,并通过长期探索,在市场把握、海外渠道、合作网络、产业组织等方面建立良好基础。

►整车出口持续保持高增长,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出口的重要拉动力量。

►绿色低碳是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从2023年的1047万辆增加到2030年的4500万辆左右,年均增长约20%,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发展提供巨大市场空间。

►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将由简单的产品贸易向海外本地化发展转变,不断探索在海外布局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同海外企业合作共建供应链、股权合作、品牌合作、技术合作等创新模式。

来源:SMM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99期货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

24小时热点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