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股指期货全线回调,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指数跌幅超过2%,机器人、消费电子、半导体等前期领涨的科技板块集体“退潮”,在上市公司年报密集发布前,部分资金选择获利了结,或切换到周期和防御板块避险。从基本面看,股指的估值主要受分子端企业盈利增速下滑的拖累,而分母端的支撑,主要来自宏观政策预期推动下风险偏好的回升。预计进入二季度后,随着季节性因素的消退以及全国两会政策利好的反复消化,生产和需求逐渐回归常态,市场预期将接受更多经济数据的检验。在企业盈利尚未显著改善的情况下,股指春季行情将面临考验,投资者需警惕阶段性回调风险。
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较去年全年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9.8%,降幅较上年同期扩大0.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6%,增速高于去年全年1.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较去年全年回落0.2个百分点。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前值5.8%),低于上年同期1.1个百分点。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前值3.5%),较上年同期下行1.5个百分点。数据显示,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渐发挥效能,今年前两个月投资、消费和工业增速全线回升,但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房地产投资延续下行趋势,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基建投资有企稳迹象。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工业生产明显加快。在春节假期需求旺季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下,汽车、家电、移动通信等耐用品消费增长加快,但消费改善属于慢变量,主要取决于居民收入增长和家庭资产负债表修复情况。
金融数据方面,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100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34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375亿元,同比多增7416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7%,与上月持平,M1同比增长0.1%,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从总量和结构上看,企业部门贷款增加10400亿元,存款减少8940亿元;居民部门贷款减少3891亿元,存款增加6100亿元。数据表明,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并以资本支出的形式转化为居民收入,但居民收入并未更多形成消费进而转化为企业收入,而是以储蓄的方式回到银行体系,资金淤积和空转现象依然存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增加,反映股票市场回暖的情况下,部分居民存款流向理财产品。居民部门贷款减少主要受春节假期因素的影响,反映前期楼市刺激政策的效用边际减弱,房地产销售短暂回暖后增速再次放缓,成交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二手房领域,三、四线城市和新房销售仍待改善。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回升,主要受政府债券发行放量的带动,体现为政府存款大幅增加。M1同比增速回落,反映当前企业盈利水平不高,基于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企业对生产和经营保持谨慎,主动扩大投资和增加资本支出的意愿不强,信用扩张渠道有待进一步疏通。
央行2025年第一季度例会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国经济仍面临国内需求不足、风险隐患较多等困难和挑战,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由此看,美国关税政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贸易摩擦升级的风险加大。各国之前互相加征关税,在推高通胀预期的同时,亦打压国际贸易活动和抑制大宗商品需求,威胁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完成全年发展的预期目标,货币政策仍将坚持支持性立场,综合运用价格和数量型政策工具,创设新的结构性政策工具,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预计今年存款利率有望继续下调,OMO、MLF、SLF等政策利率将跟随下调,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外,为配合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发行,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稳定,央行可能再次降准。(作者单位:新纪元期货)
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