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季来线性外推,ANRPC主产国的理论天然橡胶产量高点应在2025年,理论产量拐点应在2030年后。 2006年-2014年这8年时间是ANRPC主产国们过去新种植面积最为集中的时间段,其巅峰新种年份在2010-2012年这3年,结合重种面积一共达到197.9万公顷,平均下来每年占当时总种植面积的6.2%左右。2014年后由于胶价长期低迷导致的胶林经济效益差,新种和翻种面积逐年减少,占总种植面积的比例下调到1.6%附近后趋稳。 2.天气与胶价对供应的刺激效应仍强 为探讨天气对巴西橡胶树产胶量的影响,笔者阅读了过去一篇名为《气象条件与橡胶树产胶量的关系》的文献。文章指出: 1.胶乳生成与日平均温度有关。据华南热带作物究研院提出,日平均温度18℃一28℃为适于胶乳生成的温度,其中最适宜的温度为 22℃一25℃。 2.胶乳能否顺利排出与气象条件又有密切关系。据分析,排胶量与林内割胶时的温度相关系数为0.84-0.94(P<0.01),两者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即在胶乳生成最适宜温度范围内,产胶量是随着割胶时温度的降低而上升,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1]郭玉清,张汝.气象条件与橡胶树产胶量的关系[J].农业气象,1981,(01):60-63. 当时研究者针对的是云南地区的PB86品系胶树。泰国地区的GT品系橡胶树虽然基于东南亚地区均温偏高的角度来说更加耐旱,但同为巴西橡胶树的GT品系胶树与PB品系有着相同的农作物属性,故而在23年和24年的极端厄尔尼诺转拉尼娜区间内出现的高温和干旱,应对泰国天胶产量有着极大的影响。 为更具体验证天气以及胶价对产胶量的影响,我们以泰国为例,将过去10年的天气及胶水价格和历年的单产做了对比。以下推演以天气为轴心,对照胶水价格做割胶积极性的侧面验证:左图红线以上为割胶积极性较强,蓝线以下为割胶积极性较弱;右图红线以上并持续五个月为厄尔尼诺气候表现,会造成东南亚主产区干旱;蓝线以下为拉尼娜气候表现,会造成多雨。 在2015年4月-2016年5月的厄尔尼诺极端干旱区间,泰国天然橡胶单产从2015年的1.51吨/公顷骤降至2016年的1.37吨/公顷,年产量从447万吨将至418万吨,期间的胶水价格呈现先抑后扬的深“V”走势,可以理解为本区间验证了坏天气+低价格一定带来产量和单产的缩减;随后直到新冠疫情前,天气表现回归中性,胶水价格高企刺激割胶积极性,验证了好天气+好价格下单产回升显著;疫情结束后,在天气正常以及胶水价格较高的背景下,2021年的单产出现显著回升。 转折点发生在2022年底,海洋尼诺指数经过一年的攀升转为极端厄尔尼诺气候表现。23年整体胶价较为低迷,在干旱+低价+主产国产能上限受制的背景下,单产出现连续三年滑落。2024年在上半年干旱+下半年高降水的极端气候背景下,胶价显著提升。结论:2024年气候结构变化与2015年的强厄尔尼诺转回拉尼娜相似,但不同的点在于,24年叠加了产能进入衰退周期的叙事,最终表现为:过去9年以来最极端的天气+过去10年以来最高的胶水价格=单产不减反增的结果。 以20年的沪胶年均价来作为盘面利润与主产国平均年单产对照…… 阅读完整版报告请加入知识星球或联系您的客户经理,需要开户请可后台留言。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