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期货-期货综合资讯平台
返回旧版
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数据
视频
期货开户
旗舰店
VIP会员
直播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文章
杭州赤霄科技有限公司 助力SMM打造《2025年全球铜箔产业链分布图》
go
lg
...
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趋势下,我国与欧美
新能源
汽车市场
维持高增长,带动电池企业规模的提升;风电、光伏装机量持续增长以及5G基站建设加快的背景下,储能滤波需求增长前景可观。电子电路铜箔行业下游的汽车电子、服务器行业在国家扶持下保持良好增速;随步入5G时代,消费电子行业新一轮的发展带动高性能挠性覆铜板产量增长。然而,伴随铜箔企业在海内外新扩产能的不断释放,企业竞争激烈,利润面临严峻挑战,产能整合、降本增效、提升产品竞争力成为行业发展核心。 在此,为促进全球铜箔行业发展,SMM组织梳理了国内外铜箔产业资源,以便供市场学习和参考,杭州赤霄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有色网携手联合打造《2025年全球铜箔产业链分布图(中英双语版)》,共同为铜箔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旨在为铜箔产业人员提供一份权威、全面、专业的铜箔产业分布图。 (点击链接免费领取:https://s.wcd.im/v/470opZ15s/) 杭州赤霄科技成立于2011年(湖州赤霄科技为杭州赤霄科技的全资子公司),现为海尔集团卡奥斯控股子公司,现有员工约50人,团队核心人员毕业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公司深耕卷材表面缺陷、针孔检测设备,在铜、铁、铝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know-how,为检测设备在该行业的稳定应用奠定了基础。经过多年努力,我司设备在铜、铁、铝制造行业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也拥有了较高的市占率。 联系方式 潘伟林 15356671056 》》点击链接立即领取“2025年全球铜箔产业链分布图”《《 SMM联系人 鲍锦勇 13159338158 baojinyong@smm.cn 来源:SMM
lg
...
SMM上海有色网
2024-12-15
中国废铅酸蓄电池回收规模远高于产废量 再生铅产业发展拐点已至!【电池回收年会】
go
lg
...
铅蓄电池前装市场增速放缓 1-6月,
新能源
汽车
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13万辆,市占率达35.2%。部分高端新能源车已经采用磷酸铁锂电池,铅蓄电池的新装需求增速放缓。 产业洞察-替代品 锂电逐步占领高端市场,大众市场仍以铅酸为主 大众市场 产品使用特征:成本优先; 产品类型:铅酸为主; 使用地区:三四线城市及乡村; 应用场景:使用频次低,日常代步 高端市场 产品使用特征:效率优先; 产品类型:锂电逐步替代铅酸; 使用地区:一二线城市; 应用场景:使用频次高,快递、闪送、共享单车 制约锂电发展的核心因素为成本和安全,受国内消费降级、锂电池自燃、新国标整车增重,“锂代铅”进度将有所放缓。 产业洞察-政策 财经、产业、环保政策,有利于改善竞争环境,促进公平竞争 产业洞察-总结 中国铅产业已处在产业成熟期,将从规模竞争向全产业链竞争升级,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将举步维艰! 回收行业现状分析 回收行业现状分析 全国共计1200余家回收公司,批复回收量远超产废量,非法回收,商贩赚取高额差价,回收价值链扭曲。 回收规模远高于产废量 非法回收(黄牛)“三无一低”现状:无资质、无审批、无税收、成本低; 正规回收,“两高一难”现状:费用高、税负高、跨省手续办理难。 回收公司与个体回收商贩不断恶性竞争,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格局,导致利润不断压缩。 回收公司获取非法票源,导致回收公司和处置企业均有税前扣除风险。 回收行业现状分析—总结 再生铅产业发展的拐点已至,行业规范是趋势,落后产能将被淘汰! 我们必须推动行业有序竞争,良性发展! 再生铅行业思考及建议 再生铅行业思考及建议 两“建”:战略合作、产业商会; 中国再生铅产业内卷加剧,我们必须联合起来,规范行业、提升效益推动产业有序竞争、良性发展! 再生铅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硬支撑+产业商会软实力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专题报道 来源:SMM
lg
...
SMM上海有色网
2024-12-15
国外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发展趋势解读【电池回收年会】
go
lg
...
分析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流向分析
新能源
汽车
装机量及退役量预测 据观研报告网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成为全球电动车第一消费国,截止2023年底
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接近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552万辆,占
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的76.04% ,预计2024年将持续增长,但增量放缓;退役潮来袭,幵逐年增加,2025年将达到93Gwh。 梯次原料的选择逻辑 梯次原料选择的逻辑主要在于梯次电池获取的来源稳定、单一型号市场存量大、品质有保障的电芯,故目前诞生很多以CATL及BYD为主等装机量前五为原料的梯次企业,小品牌的电芯很多情况只能当废料。 梯次市场规模及分布 分布: 从产业分布来看,梯次企业主要集中在电池退役量较高,以及人才、资金及技术较为聚集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一线城市或基础较好的中小城市。其中,广东省、江苏省的梯次利用企业产能超全国总产能的50%。 梯次利用企业的类型 一是比亚迪、宇通等
新能源
汽车
生产企业(约11%),为挖掘本企业车辆退役电池残余价值,将其梯次利用于储能、充(换)电站等领域; 二是蜂巢、比亚迪等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约22%),利用本企业技术基础,延伸扩展至梯次利用领域; 三是瓦特、旺展等电化学储能企业(约37%),利用本企业业务优势,开发梯次利用储能产品; 四是格林美、赣州豪鹏等综合利用企业(约26%),具备一定的客户资源及拆解等技术基础,由从事再生利用扩展至梯次利用; 五是中国铁塔等梯次产品应用企业(约4%),在应用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储备,与其它企业合作开发适合本企业的梯次产品。 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产品 包括光储产品、备电以及低速车等产品。 梯次工艺路线选择 梯次产线介绍 新建厂房6000平米,年处理20000吨退役动力电池的能力,梯次产品产能达到500Mwh。 梯次利用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市场:新电池产能过剩,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甚至亏损。 拆解:电池包柔性拆解及脱胶技术:CTP、刀片技术; 电池筛选技术:测试筛选及大数据筛选等快速检测技术; 梯次价格下降,应用场景的开发是关键; 梯次产品品质及售后。 发展趋势及企业对策 梯次原料演变 管理升级(新规) 规范条件→安全监管→产品国标标准。 此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国外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1、以租代售 、拓展应用场景(小储能出口方向、铅改锂) 车电分离助力梯次利用高效开展 1、电池产权清晰:解决梯次电池规模化、单一化来源 2、数据监控:定期诊断,构建全面的性能数据库; 3、电池性能保障:集中条件下充电,湿度、倍率、DOD等均受调; 4、有利于残值评估:完备的数据体系,有利于残值评估体系建设及验证 5、产业链协同:有效实现电池预期退役时间评估及经济测算,也可统筹电池移交、梯次产品生产、销售等时间。 废旧电池回收技术升级,梯次利用商业模式进入2.0时代 1、整包、模组利用/修复技术; 2、储能售电场景及模式开发。 企业对策建议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专题报道 来源:SMM
lg
...
SMM上海有色网
2024-12-15
锂电回收行业现状以及碳酸锂期货探讨【电池回收年会】
go
lg
...
下: 据2021年1月到2024年6月
新能源
汽车
月销量来看,进入2024年以来国内
新能源
汽车
月销量虽整体呈现上行态势,但销量同比增速放缓。产量走势与销量走势相近。不过近年来,
新能源
汽车市场
占有率增长明显。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1月至6月中国
新能源
汽车市场
占有率达到了35.2%;中国
新能源
汽车
占全国汽车总量的7.18%。 期货方面: 碳酸锂期货上市至今,主力合约2023年07月21日开盘价为238900元/吨,2024年10月22日开盘价跌至72100元/吨。 2024年各大回收厂家持续倒挂,很多厂家持续亏损已经停产一段时间,剩下来的厂家都在硬撑着,目前行业加速了不健康竞争据了解极片粉加工有厂家已经报出了收率益93%,加工费15000元/吨,电池粉收益率88%,加工费22000元/吨;提纯费用5000元/吨收益率99%。 对未来市场看跌,持货商可以超前销售货物,锁定满意的单价,避免贬值风险。 对未来市场看涨,持货商可以提前收取物款,避免积压资金,未来也可销售满意的价格。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专题报道 来源:SMM
lg
...
SMM上海有色网
2024-12-15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圆满落幕!狙击行业热点 把握发展机遇!
go
lg
...
看,冶炼阶段成本更高。 发言主题:中国
新能源
汽车
及动力电池发展趋势分析 发言嘉宾:苏州大学能源学院、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研究员级高工 曹国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2年
新能源
汽车
销售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18%。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预测更可观:2022年
新能源
汽车销量
有望突破600万辆,市场渗透率在22%左右。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超过55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25%左右。 发展规划目标:2020年
新能源
汽车
产销达到200万辆,保有量达到500万辆;2025年
新能源
汽车
达到700万辆,占汽车产销20%以上。 有机构测算我国汽车保有量将可能从2020年2.8亿辆增加到2030年4.5亿辆,其中
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将从2020年492万辆增加到2030年8000万辆。 国际能源署2023年10月24日发布的《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指出,到2030年,世界能源系统将发生重大变化,全球电动汽车的数量将是现在的近10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份额将接近50%。 发言主题:欧盟电池法规解读及管理建议 发言嘉宾: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体系认证事业部ESG中心负责人 黄敏 欧盟电池法规的目的 1) “欧洲绿色交易”是欧洲的增长战略; 2) 在2050 年实现无温室气体排放,经济增长与资源使用脱钩; 3) 确保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是以可持续的方式采购和制造; 4) 电池是重要的能源来源,也是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清洁能源和碳中和的关键因素; 5) 制电池的可持续性、性能、安全性、收集、回收和二次寿命的规则,监管电池的LCA。 10月25日 锂电回收产业年会 发言主题:共同打造退役动力电池绿色、安全、环保、低碳新发展 发言嘉宾:安徽鲁控智造有限公司锂电项目负责人 刘琳波 政策端:结合国外市场经验,建议完善顶层设计和健全落地实施机制入手,加快构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 完善法律规范制定:尽管中国已初步建立相关法律框架体系,但这些纲领性文件在实际执行效果上尚不理想,可借鉴欧盟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思路,研究制定适用于中国的专项法律法规,明确监管机构与监管机制,支持和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严格市场监管机制:加大对回收企业资质的审批与监管力度,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如限制非正规企业参与废旧电池买卖)对于正规电池回收企业给与一定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矫正“小作坊”企业逐利行为。 发言主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发言嘉宾: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雄辉 (应嘉宾要求,此次发言不对外公开) 发言主题:行业现状与期货 发言嘉宾:赣州龙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傅子凯 期货方面: 碳酸锂期货上市至今,主力合约2023年07月21日开盘价为238900元/吨,2024年10月22日开盘价跌至72100元/吨。 2024年各大回收厂家持续倒挂,很多厂家持续亏损已经停产一段时间,剩下来的厂家都在硬撑着,目前行业加速了不健康竞争据了解极片粉加工有厂家已经报出了收率益93%,加工费15000元/吨,电池粉收益率88%,加工费22000元/吨;提纯费用5000元/吨收益率99%。 发言主题:磷酸铁锂黑粉高效回收技术 发言嘉宾:ABR(Advanced Battery Recycling) CEO Dr.YU TACK KIM 发言主题:退役动力电池资源回收与材料再制造技术进展 发言嘉宾: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博士,博导,教授级高工 高洁 发言主题: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发展趋势 发言嘉宾: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二次资源事业部/锂电循环业务总监 祝小明
新能源
汽车
装机量及退役量预测 据观研报告网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成为全球电动车第一消费国,截止2023年底
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接近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552万辆,占
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的76.04% ,预计2024年将持续增长,但增量放缓;退役潮来袭,幵逐年增加,2025年将达到93Gwh。 梯次原料的选择逻辑 梯次原料选择的逻辑主要在于梯次电池获取的来源稳定、单一型号市场存量大、品质有保障的电芯,故目前诞生很多以CATL及BYD为主等装机量前五为原料的梯次企业,小品牌的电芯很多情况只能当废料。 梯次市场规模及分布 分布: 从产业分布来看,梯次企业主要集中在电池退役量较高,以及人才、资金及技术较为聚集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一线城市或基础较好的中小城市。其中,广东省、江苏省的梯次利用企业产能超全国总产能的50%。 发言主题:电池材料物理修复最新工艺 发言嘉宾:深圳鑫茂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袁海中 (应嘉宾要求,此次发言不对外公开) 发言主题:欧洲锂电回收市场解读及中国公司的机会 发言嘉宾:SMM特聘专家 解怀恩 (应嘉宾要求,此次发言不对外公开) 圆桌讨论: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回收产业发展机遇 主持人: SMM特聘专家 解怀恩 嘉宾: 山东太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总监 王雷 江西天奇金泰阁钴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罗永辉 五矿证券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 蔡紫豪 无锡锡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产业金融部总经理 易传栋 10月25日 磷酸铁锂产业年会 发言主题:2024-2027年全球锂产业现状剖析及格局展望 发言嘉宾:SMM锂行业资深分析师 马睿 SMM锂行业资深分析师马睿围绕“全球锂市场供需格局展望及回收资源潜力发掘”的话题展开分享。在提及全球锂需求之际,她表示,近年受全球双碳政策推进,动力及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带动锂电池需求快速释放。后续终端需求虽维持上行预期,但边际增速已逐步放缓。锂资源供应方面,再生端增量潜力巨大,目前已产间废料为主要原料来源;预期将在2026年后,随社会退役端增量逐步释放,回收锂资源增速将显著提升。在提及锂盐供应时,她表示,锂盐冶炼产能释放节奏虽有放缓,但产能过剩环境下,整体锂盐开工情况预期不乐观。持续性过剩的背景下,依赖外采的高位成本冶炼及资源产能将面临更高的出清风险。 发言主题:通过全球合作实现全球发展 发言嘉宾:国际锂业协会(ILiA)中国代表董事 马增光 发言主题:磷酸铁锂最优工艺路线探讨与实践 发言嘉宾:江苏优安时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雪峰 (应嘉宾要求,此次发言不对外公开) 发言主题:锂电池产业链出海形势,风险与机遇探讨 发言嘉宾:苏美达国际技术贸易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副总经理 王昕 大家为什么要出海 1. 大客户要求:海外大客户要求出海建厂,否则面临订单损失。 2. 成本:国内日益增高的人工成本、环保成本等,利润空间越发稀薄。 3. 寻找商机:国内卷不动了,需要出去看看商机。 发言主题:机遇与挑战下的全球储能市场 发言嘉宾:SMM储能高级分析师 张浩瀚 SMM储能行业高级分析师张浩瀚围绕“机遇与挑战下的全球储能市场”的话题展开探讨。他表示,考虑到丰富的资源可获得性、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成本竞争力,预期至2050年,全球能源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全球储能市场方面,SMM预计,2020年到2030年全球储能需求复合年增长率在33%左右,2040年到2050年全球储能需求复合年增长率在4%左右。 全球能源转型:未来可再生资源的比例将会增加 考虑到丰富的资源可获得性、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成本竞争力,预期至2050年,全球能源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 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或将从2022年的12%提升至2050年的31%。 光伏(PV)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将继续推动多个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增长。 光伏发电装置在未来十年内预期翻两番,到2030年全球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840GW,并在2050年上升至8519GW。 在过去5年中,全球新增储能装机量以10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考虑到丰富的资源可用性、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成本竞争力,预期至2050年,全球能源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 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能源转型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 从2019年到2023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08%。中国在全球储能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3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中,中国占比约为48%。 发言主题: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发展和成本变化 发言嘉宾:广州鹏辉能源储能与动力电池研究院材料开发总监 谭晓珊 (应嘉宾要求,此次发言不对外公开) 发言主题:铁矿山新时代 铁矿转型新能源-磷酸铁 发言嘉宾:河北亨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材料研究院院长 苟竞仁 矿山行业现状 中国矿山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人均资源量低、矿产资源品质不高,强烈依赖进口。 自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破亿吨,中国钢铁登顶世界第一已持续27年,是世界钢铁工业的生产消费中心。 自1996年来,粗钢产量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比例达到53.8%。 发言主题: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发展探讨 发言嘉宾: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杨政宇 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杨政宇介绍了“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发展探讨”的话题。他表示,磷酸(锰)铁锂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产能过剩和价格竞争、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性、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等多方面的挑战。 锂电行业发展前景 能源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最核心的要素,但传统化石能源储量有限。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与此同时,未来的全球气候治理,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将带来大范围的产业重构: 面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所引发的发电不确定性,亟需构建以锂离子电池为主体的新型储能机组,从而实现间歇性电源的大规模消纳,助力“削峰填谷”。 另一方面,作为交通领域碳减排的重要抓手,我国大力发展
新能源
汽车
,带动提升磷酸铁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的需求。 发言主题:磷酸锰铁锂的技术发展之路与应用 发言嘉宾: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保材料研究所所长 梁广川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保材料研究所所长梁广川介绍了“磷酸锰铁锂的技术发展之路与应用”的话题。他表示,磷酸锰铁锂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大型的全极耳圆柱电池体系、高倍率高安全型快充电池、锰酸锂+三元+磷酸锰铁锂复合体系、新型碳源包覆的低内阻电池体系、低成本电池:与铅酸接近的价格、提升恒流比的技术措施、高温性能的提升等多方面发展。 磷酸锰铁锂材料性能改进 磷酸锰铁锂材料存在的问题 1、一次粒径偏小,细粉多:制浆难度大 2、压实密度不足:一般都在2.2~2.3g/cm3 3、电化学极化大:倍率性能不够好 发言主题:磷化企业的新能源赛道征程 发言嘉宾: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中心副总经理 罗丹 磷化工知名企业 包括贵州磷化、云天化、湖北宣化、兴发集团、川发龙蟒、新洋丰、川恒股份等企业。这些企业背景强、资源多、技术硬、产能大、布局广,一入江湖,腥风血雨。 磷化企业的优劣势 原料(资源):磷源占比;磷源成本。 加工(能耗):蒸汽、电等公用部分; 一体化:同一厂区无运输; 环保处理:污水处理副产物利用; 多元互补:销售占比;其他磷酸盐产品; 10月25日 再生铅产业年会 发言主题:新形势下再生铅高质量发展思考 发言嘉宾: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正高级工程师 张华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正高级工程师 张华针对“新形势下再生铅高质量发展思考”的话题展开分享。她表示,再生铅产量几年来持续增长其在铅产业中占比稳中有升,中国作为再生铅产业大国的低位愈发稳固,再生铅规模仍在持续增长,产业布局较为集中,废铅蓄电池产生量基本保持稳定,回收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1、产业现状 产量持续增长 2023年,我国再生铅产量298万吨,提前达成2025年产量290万吨的目标;连续22年保持增长。 2024年,新旧政策交替,再生铅价格和废铅蓄电池价格波动较大,再生铅产量可能会有一定的下降。 发言主题:铅蓄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建设与发展 发言嘉宾: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与监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郑秋华 广东环境协会电池回收利用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郑秋华针对“铅蓄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建设与发展”的话题展开分享。他表示,铅蓄电池回收方面,需要尽快完善及提高收集和再生利用《行业准入标准》;需要完善推进对铅蓄电池生产、回收《生产责任延伸制度》要求的落实和考核;关注再生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优化反向开票实施细则工作的推进;关注新能源电池对铅蓄电池行业的冲击问题。 发言主题:中国废铅酸蓄电池市场供应情况解析 发言嘉宾:天能控股集团浙江环保科技公司总经理 牛利杰 天能控股集团浙江环保科技公司总经理 牛利杰围绕“中国废铅酸蓄电池市场供应情况”展开解析。在提及当前回收行业现状时,他表示,全国共计1200余家回收公司,批复回收量远超产废量,非法回收,商贩赚取高额差价,回收价值链扭曲。回收规模远高于产废量。非法回收(黄牛)“三无一低”现状:无资质、无审批、无税收、成本低;正规回收,“两高一难”现状:费用高、税负高、跨省手续办理难。回收公司与个体回收商贩不断恶性竞争,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格局,导致利润不断压缩。回收公司获取非法票源,导致回收公司和处置企业均有税前扣除风险。 发言主题:2025年中国再生铅冶炼行业格局分析 发言嘉宾:SMM高级分析师 王美丽 SMM铅行业高级分析师王美丽针对2025年中国再生铅冶炼行业格局展开分析。她表示,近年来再生铅产能维持增势,但是再生铅产量却上行乏力,因原料废电瓶供应不足,废电瓶价格更是屡刷新高,对于再生铅企业而言,原料成本压力大,导致再生铅企业开工率处于降势。大部分新扩建项目搁置,再生铅产能增速放缓。 再生铅产能维持增势 但产量不增反降 自2015年以来,国内再生铅产能基本维持上行态势,但是从2024年前9个月来看,当前再生铅产量相较2022年以及2023年整体下降明显,前三个季度产量表现不佳的原因,究其根本,SMM认为主要是其原材料废电瓶供应不足导致。 发言主题:反向开票政策对收集企业的影响 发言嘉宾:浙江超威八方循环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文龙 (应嘉宾要求,此发言不对外公开) 发言主题:废铅酸蓄电池冶炼渣资源化及铅膏高值利用方法与原理研究 发言嘉宾:新乡市中联富氧侧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曾建民 新乡市中联富氧侧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曾建民介绍了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置技术及资源化研究的话题。他表示,火法工艺起步早、技术较为成熟,但存在能耗高、烟尘对环境污染等缺陷。湿法工艺相对清洁,但也存在经济性差、处理流程复杂等问题。因此,认为未来技术研究发展可考虑:①废铅膏中硫酸根和高价态含Pb化合物的存在导致火法冶炼温度高、还原剂消耗量等。未来可加大开发绿色、高效的脱硫剂和还原剂对废铅膏进行预脱硫或预还原,以降低火法冶金工艺成本和减少有害物质产生。②目前,大多回收工艺以金属铅为目标产品,导致铅与下游应用间存在间隙,造成不必要的能源和资源浪费,需开发清洁、高效的回收工艺直接将废铅酸蓄电池铅膏再生为下游铅产品,加强与下游应用的关系。 电池应用年会 发言主题:商用汽车电池技术挑战以及未来展望 发言嘉宾:河南超威正效蓄电池公司研发总监 梁天宝 市场分析 1、卡车电池市场(前装) 为驻车空调和大功率逆变器而生; 两种类型:驻车储能型、启动和驻车储能一体; 目前半数重卡车厂开始或计划前装; 发言主题:成本优势角逐 探究铅酸与锂电在工业用电池市场的技术分析 发言嘉宾:超威集团工程师 吴永新 发言主题:中国铅酸蓄电池出口市场分析 发言嘉宾:SMM行业研究部GM 叶建华 SMM行业研究部GM 叶建华围绕“中国铅酸蓄电池出口市场”的相关情况展开分析。他表示,考虑到人民币汇率问题以及未来越来越多的铅蓄电池厂家以及汽车厂家开始在东南亚的布局,SMM预计,后续中国铅蓄电池出口量整体趋势向下,不太可能再出现像是2022年到2023年一样上升的过程。 中国铅消费最大板块——铅酸蓄电池,终端使用主要集中在电动自行车、汽车等板块,其中近年来铅酸电池出口逐年递增,占铅消费在10-15%不等 据SMM了解,中国铅消费最大的板块是铅酸蓄电池,其在终端环节主要使用场景集中在电动自行车、汽车等板块,这两个板块就自2003年至今,产量整体呈现上行态势,带动铅消费一同提升。 此外,近年来中国铅酸电池的出口也在逐年递增,在铅消费中占比在10~15%不等。 发言主题:新国标对电动两轮车行业的政策影响以及铅酸电池市场的展望 发言嘉宾: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雷宝荣 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雷宝荣分享了新国标对电动两轮车行业的政策影响,并对铅酸蓄电池市场作出展望。他表示,新国标促进铅酸电池安全智能化发展,新型铅酸蓄电池在实现对电池组温度、电压、电流、车辆经纬度、速度、异常情况信息等关键参数的动态安全监测将采用智能管理系统,同时具有北斗定位、通信上传平台等功能。且随着铅蓄电池行业本身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外部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行业发展前景良好。铅酸蓄电池的需求未来将持续增长。同时,随着铅酸蓄电池技术水平的进步,铅酸蓄电池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新的行业需求也将不断涌现。 发言主题:立足基本面 展望2024-2025年铅市格局与价格预测 发言嘉宾:SMM高级分析师 夏闻鸣 SMM铅锌行业高级分析师夏闻鸣针对“立足基本面——展望2024-2025年铅市格局与价格预测”的话题展开分享。她表示,展望2024年四季度,铅精矿以及废电瓶等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因素依旧存在,供应端矛盾尚存,且四季度进口铅的量级预计较三季度有所减少,关注铅消费季节性回暖的情况。提及未来铅价预测,SMM预计,近两年原料端供应矛盾难以得到根本性扭转,且铅消费板块亮点较少,铅锭供需矛盾僵持,预计2025年,国内铅价走势波动情况相较2024年剧烈波动的情况或有所收窄。铅消费端最大板块为铅酸蓄电池,以旧换新政策与消费降级正面硬刚,相较于2024年铅价的逆消费季节性上涨,2025年需关注季节性消费周期的恢复。若铅消费始终未有起色,也意味着铅原料之一的废料供应仍存在局限性,并制约再生铅企业的新建投产与常规生产。 10月4日签到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专题报道 至此,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圆满结束, 感谢各位行业同仁的支持 我们明年再见! 来源:SMM
lg
...
SMM上海有色网
2024-12-15
磷酸盐正极材料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企业该如何应对?【电池回收年会】
go
lg
...
交通领域碳减排的重要抓手,我国大力发展
新能源
汽车
,带动提升磷酸铁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的需求。 锂电行业终端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
新能源
汽车
领域已成为锂电池最大的消费终端,同时随着 5G 时代的来临和电网建设逐步发展,以通信基站储能、电网储能等为代表的储能领域,已逐渐超过数码领域,预计在未来将带来较大的需求增量。 目前,市场关注和投资的热点集中于储能和动力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 锂电池累计产量: 2024年1-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734.4GWh,累计同比增长37.3%。 锂电池累计销量: 2024年1-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685.7GWh,累计同比增长42.5%。 锂电池累计出口: 2024年1-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126.1GWh,累计同比增长37.8%,合计累计出口占前9月累计销量18.4%. 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 从动力电池技术路线来看,我国当前最主流的就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因其能量密度较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正持续获得全球车企以及电池企业的青睐。 截至目前,国内市场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已连续3年超越三元锂电池。2024年1-9月,在我国动力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247.5GWh,占总装车量71.4%,累计同比增长42.4%。 磷酸(锰)铁锂市场需求 根据相关机构统计,2024年9月磷酸铁锂统计产量23.86万吨,环比增长10.2%,铁锂产量再度创出新高。2024年1-9月磷酸铁锂合计统计产量166.8万吨。 2023年磷酸铁锂可利用产能达到349.2万吨/年,同比增长61.6%,远高于产量增速。截止2024年9月底,磷酸铁锂统计可利用产能达到457.4万吨/年,9月产能利用率提升至62.6%,再次超过荣枯线。 磷酸(锰)铁锂市场发展现状 由于生产所需原料磷、锂资源的就近原则,电价的高低差异,以及距离客户的距离等因素考虑,磷酸铁锂已建成产能主要分布再西南、华中、华东地区。其中又以四川、云南、湖北、贵州、安徽、湖南和山东为主,以上七省占比高达74.0%。 据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共157.55万吨,同比增长36.96%。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占比最高,为66.53%; 2024H1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134万吨,同比增长23%。其中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93万吨,同比增长32%,占比正极材料总出货量比例近70%; 磷酸(锰)铁锂发展的驱动因素 磷酸锰铁锂 作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不仅具有更高的电压平台、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低温性能,而且还保留了磷酸铁锂的高安全性、低成本优势。 提质降本,磷酸锰铁锂被视为磷酸铁锂电池的重要升级方向。 业内机构预测,到2025年磷酸锰铁锂渗透率预计在5-10%,电池需求近130GWh,对应正极需求或超20万吨,市场规模近150亿元;2030年渗透率将超30%,电池需求超1500GWh,对应正极需求超260万吨,市场规模或超1500亿元。 磷酸(锰)铁锂发展面临的挑战 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部分国家对中国进行贸易限制,如关税、碳足迹认证等手段,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 产能过剩和价格竞争: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行业吸引了大量企业涌入,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已建成产能足以满足未来3-5年的需求,造 成资产减值和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企业之间频繁进行价格竞争,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导致行业利润微薄、入不敷出。 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性:磷酸铁锂电池的原材料供应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可能对行业造成冲击。 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动力电池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新进入者面临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的双重挑战。行业已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龙头企业掌握着行业前沿技术、核心客户资源,新进入者生存空间较小。 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磷酸铁锂电池行业需要不断提升环保水平以满足监管要求。这对生产成本和运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加强环保投入和技术创新。 应对市场产品解决方案 产品升级路线 应用市场产品解决方案—E系列 研发思路: 应用市场产品解决方案—M系列 应用市场产品解决方案—G系列 应用市场产品解决方案—L系列 应用市场产品解决方案—L系列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专题报道 来源:SMM
lg
...
SMM上海有色网
2024-12-15
SMM:全球锂市场供需格局展望 2026年后回收锂资源增速或将显著提升
go
lg
...
求虽维持增势,边际增速已逐步放缓 全球
新能源
汽车市场
:受益于全球双碳政策推行,历经高速爆发期后的
新能源
汽车市场
,未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之势,但边际增速已有放缓 据SMM调研显示,受益于政策支持,车企及电池企业持续性投资以及市场认知提升,未来
新能源
汽车市场
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不过边际增速已有放缓,2019年到2022年,全球
新能源
汽车
复合年增长率在73%左右;2022年到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或将收窄至26%左右;2025年到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或在9%左右。 全球
新能源
汽车市场
:成本效益凸显下,海外多家头部主机厂及电池企业均已计划增加磷酸铁锂电池的投入,磷酸铁锂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据SMM调研显示,在成本效益愈发凸显下,海外多家头部主机厂及电池企业均已计划增加磷酸铁锂电池的投入,磷酸铁锂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电池厂方面,布局磷酸铁锂的厂商包括LG新能源、欧洲电池制造商ACC以及塞尔维亚电池公司ElevenEs等企业;主机厂方面,法国汽车巨头雷诺、Stellantis以及Mercedes-Benz等车企均有磷酸铁锂电池布局。 全球储能市场:欧美因电力不稳等问题起步较早;中国在确定碳中和目标后,储能行业飞速发展;储能市场整体增速高于动力市场,但边际增速亦呈递减趋势 放眼全球储能市场,欧美等国家因电力不稳等问题,储能市场起步较早; 而中国在确定碳中和目标之后,储能行业得到飞速发展,2021-2024年中国储能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01%;预计2024年到2030年,储能市场复合年增长率或收窄至28%左右。 SMM预计后续储能市场整体增速高于动力市场,2024年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复合年增长率或达26%左右,但边际增速亦呈递减趋势。 锂电池未来需求边际增速已有放缓;三元及铁锂体系占据主导地位,但铁锂凭优异的成本及安全性优势,未来在动力及储能市场的渗透率仍有提升 随着近年来
新能源
汽车
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电池需求呈现出大幅增长。预计从2024年到2027年,全球新增锂电池需求复合年增长率或将达到19%左右, 需求边际增速逐步放缓。 而在锂电池中,三元及铁锂体系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铁锂凭优异的成本及安全性优势,未来在动力及储能市场的渗透率仍有提升。预计到2027年,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将进一步增长,并分别以31%和63%的份额占据94%的市场份额。 2023 - 2027年全球锂需求预计将实现15%的复合年增长率;主要受益于磷酸铁锂渗透率在全球范围内的提升,未来碳酸锂需求量仍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据SMM对2018年到2027年全球锂市场需求回顾与预测来看,SMM预计2023年到2027年全球锂需求预计将实现15%的复合年增长率,而出现这一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受益于磷酸铁锂渗透率在全球范围内的提升,未来碳酸锂需求量仍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023年到2027年,碳酸锂需求复合年增长率在17%左右,主因铁锂持续高增长;中镍占比实现反扑,共推碳酸锂需求稳步增长。 全球氢氧化锂需求复合年增长率在8%左右,主因三元占比因铁锂侵蚀而持续下滑;高镍化进程放缓,氢氧化锂需求增速较缓。 原生资源仍处集中增量阶段,再生资源放量潜力引人关注,未来总供应增长趋势明确 2024年全球锂资源增量回顾 SMM预计,2024年全球锂资源总供应量在140万吨LCE左右,其中锂辉石和盐湖贡献主要增量。 SMM对2023-2024年全球原生锂资源供应增量进行拆解发现,津巴布韦2024年原生锂资源供应增长明显,或达8万吨LCE左右,与中国平分秋色。 2024年原生锂资源增量多来自现有项目增产,“矿-盐”一体化项目占比更大。 锂辉石及盐湖占据主导地位,云母因相对缺乏成本优势,远期过剩背景下产出将受阻,更多作为补充性资源;远期随回收回收端资源仍将引人关注 SMM预计,2024年到2027年,全球锂资源总供应量复合年增长率在17%左右,总计220万吨LCE左右。其中锂辉石和盐湖供应仍占据主导地位,锂云母方面因相对上述二者而言缺乏成本优势,因此,预计远期过剩背景下,锂云母产出或将受阻,更多是作为补充性资源。 与此同时,远期来看,来自回收端的资源供应也值得关注,预计其在2027年供应量占比或在9%左右。 2023年澳大利亚原生锂资源供应在全球范围内占比高达37%,中国占比25%,预计2027年,中国原生锂资源供应量有望与澳大利亚分庭抗礼,津巴布韦和阿根廷原生锂资源占比或将有所扩大,挤压其他国家的份额,中国占比在22%左右,澳大利亚占比收窄至23%。 全球锂离子电池回收规模测算方法论 全球退役新能源电动车市场总量(2018-2030F) 现阶段大部分退役车辆是在2016至2019年间售出,总体退役规模有限,预计2026年之后退役数量将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作为最大的
新能源
汽车
消费市场,我国将继续占据退役市场的主导份额。 预计到2030年,全球报废新能源电动车市场总量有望增长至860万辆左右,2026年到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在49%左右。 全球报废电池市场规模—— 动力市场(2018-2030F) 早期
新能源
汽车
的销售量有限,且单车带电量较低,导致目前动力电池退役量仍处较低水平;然而,随着后续汽车销售激增,以及电池技术和单车带电量的持续提升,预计2026年后电池退役量将大幅增加。 SMM预计2026年到2030年,全球退役电池规模复合年增长率或将高达54%,2030年全球退役电池规模有望达到390GWh左右,来自中国市场的报废电池量占比有望过半。 全球报废电池市场规模—— 储能市场(2018-2030F) 储能市场需求的爆发也为未来锂离子电池报废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由于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长及其需求爆发时间点晚于动力,其报废量高峰到来的时间将晚于动力电池,预计2025年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复合年增长率在24%左右,总需求有望达到950GWh左右。 此外,欧美储能市场起步早于中国,所以现阶段的欧美储能电池的报废量也大于中国。 全球退役电池市场总量—— 消费市场(2018-2030F) 全球消费市场需求方面,SMM预计自2024年到2030年,全球消费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复合年增长率在9%左右。2030年全球消费市场需求有望达到200GWh。消费类电池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但由于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各地区退役量呈稳步提升的状态。 全球理论锂离子电池和可回收金属量 现阶段,退役电池主要来自产间废料;预期2028年以后,随着退役电池逐步起量,社会退役的理论回收量将逐步超过产间废料。 SMM预计2024年到2030年,来自社会退役的全球理论可回收金属量复合年增长率增幅在44%左右;来自产间废料的全球理论可回收金属量复合年增长率增幅在13%左右;来自库存退役的全球理论可回收金属量复合年增长率增幅在7%左右。 2024-2025年,碳酸锂及氢氧化锂冶炼产能扩张之势均已放缓;受需求市场影响,碳酸锂开工率增速优于氢氧化锂 据SMM调研显示,2024年到2025年,全球碳酸锂、氢氧化锂冶炼产能扩张之势均已放缓;2024年全球碳酸锂(不含回收)产能或将达到190万实物吨左右,2025年或将攀升至220万实物吨左右。 氢氧化锂方面,2024年全球氢氧化锂(不含苛化)产能或将达到85.9万实物吨左右,2025年产能或将达到104万实物吨左右。 同时,受需求市场影响,碳酸锂开工率增速优于氢氧化锂。 2024-2027年全球锂资源供应预计将出现不同幅度的过剩,碳酸锂价格预计仍面临一定压力 据SMM对2020年~2027年全球锂资源供需平衡的预测来看,预计2024年-2027年全球锂资源供应预计将出现不同幅度的过剩,2024年供应过剩的程度相较2023年或略有收窄,但考虑到未来过剩的大背景,碳酸锂价格预计仍面临一定压力。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方面,2023年到2025年,
新能源
汽车市场
与储能市场的边际增长率放缓。随着锂资源端项目集中性释放,供需转向供过于求,导致锂价格维持相对低位。 2026年到2027年,储能市场爆发性增长推动需求上行。在长期供应过剩的情况下,资源扩张速度放缓,供应过剩情况开始有所缓解。 在供应过剩的压力下,高成本供应量具有更高出清风险。 总结 全球锂需求: 近年受全球双碳政策推进,动力及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带动锂电池需求快速释放。后续终端需求虽维持上行预期,但边际增速已逐步放缓。 磷酸铁锂渗透率仍具提升潜力,未来碳酸锂仍将占据锂需求的主导地位。 锂资源供应: 2023-2024年间,原生锂资源将供应进入新增项目集中释放阶段,支撑原生锂资源快速增长。 再生端增量潜力巨大,目前已产间废料为主要原料来源;预期将在2026年后,随社会退役端增量逐步释放,回收锂资源增速将显著提升。 锂盐供应: 冶炼产能释放节奏虽有放缓,但产能过剩环境下,整体开工情况预期不乐观。 持续性过剩的背景下,依赖外采的高位成本冶炼及资源产能将面临更高的出清风险。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专题报道 来源:SMM
lg
...
SMM上海有色网
2024-12-15
专家谈:铅蓄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建设与发展【电池回收年会】
go
lg
...
蓄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背景及政策
新能源
汽车产业
规模持续增长 据公安部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底,我国
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达2041万辆,新注册登记
新能源
汽车
为743万辆; 新能源电池退役量将迎来高峰 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已超过58万吨。预计未来5-10年,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迎来爆发增长,退役电池如何处理问题迫在眉睫。 截至2026年,
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达93万吨,当前退役电池仍以磷酸铁锂为主,到2025年,三元电池退役量将与磷酸铁锂基本持平。(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显示) 废铅蓄电池产量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每年我国会产生大量的废铅蓄电池,据相关行业数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废铅蓄电池数量大约在600万吨。 铅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政策背景 近年国内锂电池行业的相关政策 动力电池回收政策推动:不论是此前发布的以旧换新政策还是将废旧锂电池纳入固废管理,都在持续推动者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 锂电池回收利用有利于绿色环境保护 发展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和技术有利于降低废旧金属、废电解液等对环境的污染,有助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以及欧盟《电池法》,再生电池材料更有价格优势。 铅蓄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回收市场现状 锂电池回收行业三大发展阶段 当前铅蓄电池回收体系现状 2023年,全国不完全统计,省市废铅蓄电池收集持证企业约800家,收集规模能力1800万吨。合法收集规模过剩,再生铅企业产能过剩,且扩张还在继续,回收环节、处理环节的竞争由激烈竞争过度到恶性竞争。 (一)当前废铅蓄电池回收主要途径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废铅蓄电池发生量已超过600万吨,主要产生源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车辆保养维修等环节,废铅蓄电池虽然以“以旧换新”为自然形式流通,但长期以来由个体商贩回收(目前回收比率仍高达60%以上),大多数废铅蓄电池被该途径回收交至持证收集、再生铅企业。 当前锂电池回收市场现状 市场安全事故频发;回收小作坊现象依然存在;回收基础设施缺失薄弱;回收利用企业效益整体低下;合规运输体系仍不健全;缺乏有公信力的交易平台和有效的监管机制。 电池回收市场乱象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
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这也意味着超七成的退役电池流入了非正规小作坊大多数废铅蓄电池被该途径回收交至再生铅企业或三无回收点和黑工厂,给政府监管和规范的回收体系建设带来了较大困难。 截至2024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符合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白名单企业(即动力电池回收“正规军”)共计156家,但仅在企查查平台可查询到的从事动力电池回收的企业就有12万家。 156和12万,是当下行业内的“冰火两重天”。 小作坊没有正规厂房,不按正规流程回收,回收的废料也不处理,直接倾倒进土壤里,严重污染环境;有些电池老化鼓包,极易发生爆炸。从消费端到正规回收端如果没有良好对接,就有可能让动力电池“退休”后被这些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企业“截胡”。 正规企业、正规渠道,对于动力电池回收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规企业在工序、处理上的完备性与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可控’的,是可以通过正规途径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的。对正规企业的支持政策已经在落实。 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提出一系列针对新能源领域的政策支持项目,其中包括
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拆解、回收。 回收体系建设政策 回收网点建设 全国31省市区设立回收网点超过1万个,广东省网点个数超1000个。 回收网点:设立1万余家回收服务网点;覆盖31个省市区;省会、直辖市网点密度高。 规范企业布局 为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工信部组织开展
新能源
汽车
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评审工作,截至今年,已完成五批企业评审,共156家企业进入公告名单。 具体到各地区来看,广东:20家;湖南、江西、安徽分别为18家、16家、11家;浙江、河南:各8家;江苏、湖北:各7家;天津、上海、福建:各6家;河北、广西、贵州、山东各:5家;重庆3家;吉林、甘肃、云南、四川:各2家;北京、海南、宁夏、陕西:各1家。 规范条件企业累计再生利用产能超120万吨,梯次利用产能超50万吨。 从区域来看,江西、湖南、浙江再生利用产能较高,广东、江苏梯次利用产能较高。 商业模式分为:第三方回收模式、电池厂商回收模式以及产业联盟回收模式。 第三方回收企业作为电池回收主体,自主建立回收网络完成从电池回收到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的商业模式; 电池生产企业作为电池回收主体,利用渠道优势打造对电池材料的闭环回收与废旧电池梯次利用的商业模式; 产业联盟模式是理论上较为理想的一种商业模式,由整车企业牵头,运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服务网络和回收技术实现回收业务的增效降本、减少市场恶性竞争,但在实际商业化运营层面仍在初步尝试阶段。 铅蓄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回收发展趋势 铅蓄电池回收趋势 规模化及完善的回收体系会走得更远 《固废法》第八十二条转移危险废物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运行危险废物电子或者纸质转移联单。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应当全程管控、提高效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制定。 智能信息化和网上交易回收模式会成趋势 未来回收模式“互联网+”将可能成主流,从而可实现“去向可追、数量可查、责任可究”的目标。来提高废铅蓄电池回收规范和提升回收率网以及有效监管,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铅蓄电池生产者同专业回收端和再生铅企业实现联合或者委托回收共建回收网络将成主流 铅蓄电池回收趋势 未来回收模式“互联网+”将可能成主流,从而可实现“去向可追、数量可查、责任可究”的目标。来提高废铅蓄电池回收规范和提升回收率网以及有效监管,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政策推动下将对铅蓄电池回收网络发展发生变化 《国家危险废物目录》(2021版)实施后对未破损的废铅蓄电池运输不按危险废物进行运输,进行豁免。 不按危险废物进行运输的豁免,废铅蓄电池合法回收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提高同非法回收的竞争力。 锂电池回收模式及产业布局持续优化 锂电回收头部企业逐渐开展全业务、全国性、上下游延伸布局; 全国将逐渐形成完善的区域化回收生态布局。 锂电池关键回收技术持续创新 企业加速整包利用、快速分选、主动均衡等关键梯次技术突破; 短程再生、清洁高值利用成为退役电池再生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梯次利用关键技术 1、整包梯次利用:直接整包利用,避免拆解后的高难度重组利用; 2、快速分选技术:全面评估退役电池性能,对电池电芯进行快速分选; 3、主动均衡技术:采用能量转移的方式,解决一致性差的问题; 再生利用关键技术 1、带电破碎技术:直接破碎分选,安全性提高,物料分散效果好; 2、精细拆解技术:兼容性高,低功耗拆解,精细化归集,含杂率低; 3、短程再生技术:实现锂与多种杂质的分离,简化锂的回收利用流程; 铅蓄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回收需要完善和关注的问题 铅蓄电池回收体系需要完善和关注的问题 需要尽快完善及提高收集和再生利用《行业准入标准》;需要完善推进对铅蓄电池生产、回收《生产责任延伸制度》要求的落实和考核;关注再生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优化反向开票实施细则工作的推进;关注新能源电池对铅蓄电池行业的冲击问题。 锂电池回收体系需要完善和关注的问题 锂电池回收行业市场乱象丛生,急需加快对市场的监管及打击力度,遏制不良影响不断蔓延。 动力电池退役后的流向缺乏闭环机制和管理,急需开展严格的规范和控制。 国家、地方政府等对正规企业进行扶持,出台相关的补贴政策;改观正规企业利润微薄,盈利困难,而一些环保和处置不达标的非正规作坊们如日中天的怪象。 加强对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建设,提高回收服务网点的备案审核。提倡废铅蓄电池收集企业对锂电池C端的回收工作,减少流入小作坊。 来源:SMM
lg
...
SMM上海有色网
2024-12-15
【10.25锂电快讯】乘联分会预计10月
新能源
汽车
或达115万辆
go
lg
...
0月22日工信部发布数据,前三季度全国
新能源
汽车
产销分别完成831.6万辆和832万辆,广东地区承保的新能源车辆占全国22%左右。(财联社记者 梁柯志) 【天齐锂业: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54.5亿元–58.5亿元】天齐锂业公告,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4.5亿元-58.5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80.99亿元;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2亿元–6.4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6.46亿元。受锂产品市场波动的影响,2023年第四季度至2024年第三季度期间,锂产品市场价格整体呈现大幅下滑趋势,公司锂产品销售价格及毛利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受公司控股子公司Talison Lithium Pty Ltd(简称“泰利森”)化学级锂精矿定价机制与公司锂化工产品销售定价机制存在时间周期的错配影响,本报告期公司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亿纬锂能:前三季度净利润31.89亿元 同比下降6.88%】亿纬锂能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0.49亿元,同比下降4.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9亿元,同比下降6.88%;基本每股收益1.56元。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3.90亿元,同比下降1.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1亿元,同比下降17.44%。小财注:Q2净利10.72亿元,据此计算,Q3净利环比下降1.96%。 【天力锂能:第三季度净亏损8925.19万元】天力锂能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81亿元,同比下降29.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71亿元。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7亿元,同比下降34.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925.19万元。(财联社) 来源:SMM
lg
...
SMM上海有色网
2024-12-15
【直播中】全球锂产业、储能市场展望 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分析 锂电池出海挑战
go
lg
...
交通领域碳减排的重要抓手,我国大力发展
新能源
汽车
,带动提升磷酸铁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的需求。 发言主题:磷酸锰铁锂的技术发展之路与应用 发言嘉宾: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保材料研究所所长 梁广川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保材料研究所所长梁广川介绍了“磷酸锰铁锂的技术发展之路与应用”的话题。他表示,磷酸锰铁锂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大型的全极耳圆柱电池体系、高倍率高安全型快充电池、锰酸锂+三元+磷酸锰铁锂复合体系、新型碳源包覆的低内阻电池体系、低成本电池:与铅酸接近的价格、提升恒流比的技术措施、高温性能的提升等多方面发展。 磷酸锰铁锂材料性能改进 磷酸锰铁锂材料存在的问题 1、一次粒径偏小,细粉多:制浆难度大 2、压实密度不足:一般都在2.2~2.3g/cm3 3、电化学极化大:倍率性能不够好 4、电导率不足:一般仅在10-2~10-3S/cm量级 5、恒流比偏低:电池恒压段充电时间过长 6、高温下铁锰溶出:晶体结构和碳包覆。 发言主题:磷化企业的新能源赛道征程 发言嘉宾: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中心副总经理 罗丹 磷化工知名企业 包括贵州磷化、云天化、湖北宣化、兴发集团、川发龙蟒、新洋丰、川恒股份等企业。这些企业背景强、资源多、技术硬、产能大、布局广,一入江湖,腥风血雨。 磷化企业的优劣势 原料(资源):磷源占比;磷源成本。 加工(能耗):蒸汽、电等公用部分; 一体化:同一厂区无运输; 环保处理:污水处理副产物利用; 多元互补:销售占比;其他磷酸盐产品; 缺乏: 缺乏客户积累;缺乏技术沉淀;缺乏品质认知;部分未来预判不明。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专题报道 来源:SMM
lg
...
SMM上海有色网
2024-12-15
上一页
1
•••
17
18
19
20
21
•••
14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暂无数据